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4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叙事角度探讨《莎菲女士的日记》及莎菲形象审美效果的复杂性和倾向性之生成,认为从叙事角度看,其复杂性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故事内叙述者相互矛盾的多重身份之设置;二是故事内叙述者可信度的不确定。而内心观察这一叙事技法的运用则为该文本及莎菲形象的审美提供了某种倾向性,且这种倾向性是内涵丰富、包蕴着复杂矛盾的  相似文献   
52.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孤独代代传承,抒写孤独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1940年代的师陀更是将孤独主题在其小说集《果园城记》中发挥到了极致。在《果园城记》中,叙述孤独与孤独叙述二者有机融合,建构和彰显了文本强烈的“孤独”主题。  相似文献   
53.
作家阿城在《棋王》中以叙述者“我”逐步发展的视角来观察和叙述主人公王一生的棋道与处世之道 ,通过表层结构“我”从寻道到悟道的过程逐步揭示出深层结构中叙事主体的价值取向 ,使文本中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在相互较量和征服中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 ,这种叙述方式使文本体现出深层的内涵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54.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上给国王加冕和脱冕这一仪式体现了交替和变更的精神,是狂欢式世界感受的核心。基于加冕与脱冕仪式所承载的丰富象征意义与独特两重性,以《秦腔》中的狂欢式形象、小说中唯一的叙述者———"引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中的加冕、脱冕及其象征意义,探索"引生"这一意象所具有的两重性本质,进而剖析作家创作心理上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55.
句法功能是语法的重要范畴。经统计认为,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几乎均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没有哪一个在某种句法功能上有绝对的限制;第一人称代词没有类似俄语、英语那种"格"的范畴,但在句法功能上也表现出一些相对的差别,如"吾"和"我",是主要的第一人称代词,但二者在不同句法功能上的表现比较明显,"吾"很少作宾语;而"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宾语,其次是主语,再次是定语。二者在宾语的位置上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6.
不同文体的特征造成了文本中叙述人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贴近到疏离的不同变化。与其他非诗文体相比,读者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有两方面的原因会影响其阅读:一方面,作者与读者往往将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视为作者本人,但实际则是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戴着不同面具的“我”;另一方面,尽管读者可对诗歌的意义进行多种解读,但作者仍然可以通过其诗歌修辞,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副文本的题解或注释方式来控制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维度,展现多个不同的抒情诗人形象。 关键词:不同文体的特征造成了文本中叙述人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贴近到疏离的不同变化。与其他非诗文体相比,读者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有两方面的原因会影响其阅读:一方面,作者与读者往往将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视为作者本人,但实际则是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戴着不同面具的“我”;另一方面,尽管读者可对诗歌的意义进行多种解读,但作者仍然可以通过其诗歌修辞,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副文本的题解或注释方式来控制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维度,展现多个不同的抒情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57.
新时期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出现了一系列风姿各异的疯癫形象.疯癫人物形象在如何叙事以及叙事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叙述视角的特殊性、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以及叙述模式的反讽性等等都和作品中的疯癫人物形象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8.
王桂荣  龚宏 《学术交流》2008,(2):163-165
"展示"与"叙述"是文学创作的两种重要的话语形式.判断一部作品的叙事话语是"展示"还是"叙述",一方面要看作者创作时是否尽量将自己"隐藏"起来.另一方面还要看作者对叙事对象是否进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因为,"展示""属于通过状态、事件的细节性、场景性的表现,并以最有限的叙述者介入为特征的类型",而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的小说文本恰恰具备了"展示"这种话语类型的文本特征.所以,我们说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都是以"展示"为主要话语形式的文本创作,二者在叙述话语上具有可比性:对叙事对象都进行"隐匿式"的文本叙述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59.
谁在叙事-试论新闻的叙述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是一种叙事 ,即向受众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本文通过对新闻作品的分析 ,认为在新闻作品中 ,客观事实的叙述者并不完全等于写作新闻的记者 ,而是由记者和新闻事件中人物这两大类构成的 ;并进而总结出了 7种叙述主体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0.
叙述者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和叙事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运用多种多样的叙述角度是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传统小说理论及实践中,叙述观点的意识并不自觉,直到现代文学亦复如此。而鲁迅的小说以其内容之深切,体式之别致开辟了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新天地。鲁迅对多种叙述方法的尝试,多种叙述观点的运用,使其几乎每部作品,都能产生新奇、强烈而丰富的艺术效果,给我们以多方面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