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32篇 |
免费 | 444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88篇 |
劳动科学 | 127篇 |
民族学 | 462篇 |
人才学 | 395篇 |
人口学 | 76篇 |
丛书文集 | 5194篇 |
理论方法论 | 1051篇 |
综合类 | 11675篇 |
社会学 | 1544篇 |
统计学 | 2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319篇 |
2022年 | 375篇 |
2021年 | 460篇 |
2020年 | 462篇 |
2019年 | 375篇 |
2018年 | 156篇 |
2017年 | 314篇 |
2016年 | 428篇 |
2015年 | 754篇 |
2014年 | 1525篇 |
2013年 | 1132篇 |
2012年 | 1274篇 |
2011年 | 1394篇 |
2010年 | 1385篇 |
2009年 | 1475篇 |
2008年 | 1785篇 |
2007年 | 1230篇 |
2006年 | 1174篇 |
2005年 | 1144篇 |
2004年 | 902篇 |
2003年 | 820篇 |
2002年 | 813篇 |
2001年 | 717篇 |
2000年 | 571篇 |
1999年 | 321篇 |
1998年 | 234篇 |
1997年 | 182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夏部族祖先鲧以治理洪水、造福于民而著称于世,故文献多记鲧曾被夏、商、周“三代祀之”。夏代文字迄今尚未发现,但夏人祭祀自己祖先鲧殆无疑问。殷墟卜辞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本文认为卜辞所记“■示”应释为“鲧示”,是商人祭“鲧”的真实记录,故后世文献所记夏鲧曾被“三代祀之”应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4.
由于历史以及文化方面的原因,中西方大学校训之间存在很多思想以及形式方面的差异。儒家思想、基督教文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在中西方校训中都有所体现,并造成了中西方校训的差异。 相似文献
75.
朱子的仁学思想,既是对先秦仁学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佛老之学的自觉回应.就前者而言,他强调在天人合一的整体构架下来论仁,其用意在于凸显仁的本体性质;就后者而论,他强调对仁的理解不能流于空虚,更不能离气论仁、离物论仁、离情论仁.朱子仁学的总体精神就是强调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76.
77.
拜登执政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在安全及全球治理领域强行推进,并笼络和鼓动相关国家参加议题合作,四方安全合作逐步机制化表现为在高官会晤层面实现由部长级会晤向国家领导人级会晤升级。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四国合作向医疗、供应链等领域拓展。由于四国战略目标及利益诉求存在分歧、针对中国的意愿存在差异、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短期动力不足,因此,四方安全合作内部存在路线分歧:美澳试图加强四方安全合作的安全属性;印度侧重四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日本试图两者兼具,根据具体议题选择战略偏向。由于印度是影响四方安全合作走向的最大变量,日本是影响四方安全合作走向的重要变量,因此,四方安全合作的未来走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8.
已故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认定《西铭》的宇宙本体论是宗法模式的,否定其有博爱或平等观念。何先生对《西铭》后半段的解释偏离了《西铭》的主旨与方向,把程朱理一分殊的诠释判定为否定博爱与平等,实属重大误解。张载在政治社会思想上主张宗法制,但不等于《西铭》的宇宙论也是宗法模式的,不能据此否定《西铭》具有博爱与平等观念。把博爱与差等之爱对立起来,对两种观念都极为有害。借助对若干博爱观念的讨论,重新肯定差等之爱之于博爱的重要性,突出差等之爱中厚薄之分的意义,具有较大理论价值。差等之爱是个人特殊义务的重要内容,否定特殊义务,对个人的道德生活与人生规划极为不利。当今应突出自由选择的特殊义务的重要性,而儒家传统所强调的血亲伦理,仍是特殊义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情感的“爱”不能成为命令的对象,却仍为“博爱”的核心。尽管不宜再把这种情感视作道德评价的对象,但这不意味着其是给定的。以《西铭》为代表的儒家工夫论,对培养真诚的一体之仁仍有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9.
学界一般认定,近现代蜀学大师蒙文通一生学术经历“三变”:一变为“古史三系说”,二变为周秦之变与儒法斗争,三变为汉初新儒学。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蒙文通经学思想中始终有齐鲁之辨的问题意识,分辨齐鲁之学是蒙氏早年学术道路的起点,也是他晚年经学研究的高峰。蒙文通早年研究齐鲁之学,依据廖平以礼制、地域分今古的观点,视鲁学为今文学正宗,视齐学杂采法、墨、阴阳各家,当务之急是“屏除阴阳,而一断于礼”。但晚年蒙文通具备了周秦之变的历史运动观,指出齐学杂采各家,反而体现出儒家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对比蒙文通早年与晚年关于齐鲁之辨的不同说法,既有助于学者深入把握蒙氏的学术道路与思想关怀,更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进步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8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文坛除了左翼小说的活跃、繁盛外,还有与其形成鼎足之势的海派小说。这个这文学流派中,40年代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在这批"小姐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张爱玲和施济美。张爱玲的小说更多表现的是人生的无奈,任何诗意的东西在张爱玲这里都是荡然无存的。而施济美的小说却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爱情、信念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