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6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01,28(2):75-79
中国古典美学比较突出地体现着东方式的思维方式 ,包括中和思维、类比思维、整体思维、圆形思维等。研究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说到底仍是为了发掘其现代意义 ,为建设现代美学体系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对于美学研究中某些思维片面性具有防范作用 ,对于美学研究方法的某些欠缺之处具有弥补和完善的意义 ,而其中某些富于生命力的因素也可以整合到美学研究的现代思维之中  相似文献   
63.
根据心理学同化理论的观点,化学教学中采用类比法教学,本文通过对“相似概念”、“相似规律”等的类比,说明类比法能促进知识能力的迁移,能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6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在教育领域开始出现一些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类比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结合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对中职语文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5.
从中国饮食文化、麻将文化和五行学三个方面对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小说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丰厚文化内涵;中国人所崇尚的团圆、美满的家庭关系;中国式的做人艺术;阴阳五行及其变化关系的经验性类比等,意在说明<喜福会>的创作与中国的传统与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种影响既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同时也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66.
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的排污申报中,由于受监测条件、监测能力的局限,排污申报往往缺乏实测数据。同时,实际监测由于受施工机械工况、负载、位移等情况的影响,相类似工地场界噪声的实际监测数据也往往差异较大,据此征收排污费难以体现公平;为便于排污申报和补充实测数据的不足,该文对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类比数据的必要性、可行性、测算方法和使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7.
张伟 《阴山学刊》2011,(5):128-128
学报上发表的文章,有人戏称之为"学报体",这是一个多少带有嘲讽意味的贬称。大致说来,有这样一些通病:陈陈相因,低水平重复。观点加例子,思维方法粗简,理不出论证的脉络,更看不到逻辑的力量。  相似文献   
68.
早期儒家对人性的讨论,不是诉诸抽象的理论语言,而是直观的类比.其中,相关于结构、运动和声音的类比,揭示了人性作为自然本能的意义;关于生长、制作与培育的类比,揭示了人性作为行动条件的意义.因此将儒家的人性学说称为"人性论",主要来自研究者对理论语言的偏好,但未必能对儒家论性的意项提供切实说明.  相似文献   
69.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键处却没有坠入日常类比思辨的陷阱;与之相反,戚蓼生的《〈石头记〉序》则完全采用了传统古文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典范写法,完全无视从短篇散文到长篇小说的根本变化,使其对《石头记》的称颂与实际显得不相合。  相似文献   
70.
王少良 《学术交流》2012,(12):166-171
中国古代的类比思维,是古人学术和文艺思维产生的源头,其思维过程以观物取象为途径,具有表象运动的特性,思维结果结成具态的观念意象。类比思维是中国古代"比德"观念的哲学基础,"比德"审美观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对象物的自然属性比附某种社会观念,在社会意义下来理解自然美的属性,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比德"审美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思维的特性在于取象模拟,物我为一,它是一种诗性思维,它的结构方式和创造审美意象的手法,不仅在文学艺术,而且在广泛的审美文化上也得到普遍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