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8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管理学   2696篇
劳动科学   239篇
民族学   554篇
人才学   750篇
人口学   172篇
丛书文集   6602篇
理论方法论   1203篇
综合类   12425篇
社会学   2465篇
统计学   375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641篇
  2021年   740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1774篇
  2013年   1543篇
  2012年   1750篇
  2011年   1865篇
  2010年   1805篇
  2009年   1744篇
  2008年   2346篇
  2007年   1566篇
  2006年   1377篇
  2005年   1326篇
  2004年   1345篇
  2003年   1245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745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是在民族心理基础上的升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然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对民族心理进行优化。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心理品质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摈弃不良的落后的民族心理糟粕。  相似文献   
22.
陈新 《领导广角》2003,(7):45-46
彼得·F·德鲁克是当代世界最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由于他在管理学上的伟大成就,被尊称为“管理学之父”。他创立了管理学理论与实用的基础,被推举为“当代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其代表作之一《创新与创业精神》写于20世纪90年代,是许多企业家与管理者必读的教科书。本文撷取其《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关于创新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23.
李方 《现代交际》2003,(7):14-15
“狐假虎威”,先把牌子打出去的比尔·盖茨 二十多年前,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注册的微软公司还几乎无人知晓。他意识到,公司要有大发展,必须先把牌子打出去。盖茨感到与知名企业的合作是提高公司声誉、扩大业务的最佳方案。于是,他立即组织人员日夜奋战,开发出新型系统软件MS-DOS。然后他带着这种新型系统软件去见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总裁。  相似文献   
24.
犹太人的精明举世闻名。他们总结出一个著名的“二八商法”,即社会80%的财富,掌握在仅占总人口20%的富人手里。所以做生意只有盯住富人的口袋,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才能赚到钱。而我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深圳富人的钱不好挣2000年,我从山东省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和几位要好的同  相似文献   
25.
26.
27.
论"法治"与"德治"精神理念的归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法制与道德演化进程的简单描述 ,重点论述了单纯依靠“法治”和“德治”的局限之处以及法、德结合而治的必要性 ,最终以人民群众利益这一“法治”与“德治”的精神内涵为契入点 ,为二者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本质依据  相似文献   
28.
《劳动者》2005,(7):i010-i011
为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2004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2号)等有关文件,在职业院校和成人院校中推行“学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提高我省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9.
史学遗产中蕴涵的民族传统包括鲜明的史学经世思想,深刻的民族凝聚意识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遗产可以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30.
从文学事件及其社会历史影响的角度来看,对于"萧也牧创作倾向"和他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要害在于开了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文化问题政治化解决的先例.这一点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从精神文化史的角度看,"萧也牧创作倾向"的相关作品以及对它们批判和鸣冤叫屈等一系列历史现象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被忽略了的悲剧性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