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9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136篇
管理学   2529篇
劳动科学   197篇
民族学   524篇
人才学   643篇
人口学   161篇
丛书文集   6389篇
理论方法论   1156篇
综合类   11476篇
社会学   2360篇
统计学   315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541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1717篇
  2013年   1436篇
  2012年   1621篇
  2011年   1740篇
  2010年   1645篇
  2009年   1661篇
  2008年   2230篇
  2007年   1443篇
  2006年   1293篇
  2005年   1269篇
  2004年   1340篇
  2003年   1244篇
  2002年   852篇
  2001年   732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31.
臧克家的诗集《烙印》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存在。在内容上,它立足于平民中间,以贴近生活的现实精神、坚忍抗争的生命态度真实地写出了那个年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在艺术上,它以谨严和凝练的艺术特质,克服早期平民化诗歌的弊病,形成了一种坚实质朴的诗风。正是这些特质,使《烙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独到的贡献并最终成为诗歌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93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球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当代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全球化进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是我们要提高重视、抓住契机,立足于本国现实,紧密结合全球化的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大力推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933.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生产力内在构成要素的转换,其中精神文化因素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要素,经济发展从客体性经济转向主体性经济。其本质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从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向现代性的物质生产方式转换,具有现代经济的精神文化特性,主体的精神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从"直接劳动"向"科学劳动"的转变,具有鲜明的现代科学文化精神;发掘人的智能,以精神性的资源逐步替代物质性的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934.
屈大均诗歌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大均是清代岭南三大诗人之一。本文试图以文化学为视角审视屈大均诗与屈原、杜甫、李白诗在文化上、美学上的渊源关系,阐述屈大均诗歌表现出来的中华传统精神与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935.
《男人河》是一部反映三峡地域土家族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电影作品 ,具有较高的文化品格与艺术认识价值。文章企图通过对其主题旨归、艺术追求的管窥蠡测 ,从电影美学角度对作品进行某种阐释  相似文献   
936.
近代以来,日益迫切的家国救亡、文化危机感受,使诗歌载道、弘道的价值指向重新得以强调.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通过对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说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试图复活已被中西文化、新旧文化话语冲淡了的诗道精神.诗歌"写忧言志"功能的重新开掘,既是对传统诗歌诗道精神的发扬,又饱含着与世运相连的苦心与文化危机意识,指引着近代诗学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还包括整个社会生活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因而,要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38.
大学生功利化问题是大学生群体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本文在说明大学生群体功利化问题表现的基础上,从市场经济与社会风气的客观环境、学校精神教育缺失与大学生群体特殊性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群体功利化与独立价值观缺失的原因,进而从重建学校精神教育入手,提出应确立全面教育价值观,保持大学之"精神高地",完善精神教育,发展校园先进文化等,以引导大学生塑造独立丰富的精神世界,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39.
鲁迅在他从事文学活动之时,就将“立人”与“国民性”改造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思想先驱者,鲁迅以大文化的角度,反思整个民族从历史到现实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探索如何改造和重塑民族文化心理,强化民族精神。鲁迅对国民灵魂的剖析,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进行自我批判、自我更新的精神历程。鲁迅正是以这种清醒的批判精神,去寻找民族复兴的希望。   相似文献   
940.
"工匠精神"既是我国古代匠人的一种历史传统,也是当下工程师应具备的精神素养.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教育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引,工匠精神需要在新一代工科生中得以实质性回归.在国家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的背景下,与学科建设相配套的"工匠精神"教育亟待加强.这需要从意识形态、实践行为及管理等层面深刻领悟工科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要求,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育路径,让工匠精神在当代工科类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