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庄子的“天论”即“自然论”亦为“道论”。庄子认为“天”是“美”的本源 ,其“天论”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价值依托。基于此 ,庄子推崇素朴美、自然美、大美 ,以此作为对当时社会审美文化感性化、生理享乐化倾向的反拨与否定 ,对审美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22.
人们通常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关于历史规律的科学.这种理解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流俗理解".而本文在重释"历史唯物主义"中发现,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因素仍然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特征之内.  相似文献   
23.
追求成熟的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讨论的实质在于超越素朴的人类中心观, 反省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 从而自觉地形成一种成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应当在生活世界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 把人类长久持存看成是最高价值, 赋予自然环境以内在的生态价值; 应自觉地用实践理性去规范实践活动, 使人类实践活动具备足够的合理性与自律性; 应把反思现代性看成是确认现代性的必要环节; 应自觉地、历史性地确立起类意识与后代意识; 在具体关注人类整体生存状况时, 还应自觉地克服和摒弃区域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4.
花雅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艺现象。花雅之争涉及花、雅两部。雅部之“雅”,具体体现为文雅、雅致与典雅,其总体的审美精神是与素朴美相对的华丽美。花雅之争花部最终取胜,原因既在于其对戏曲通俗性本质的张扬和表演性、娱乐性特征的强调与实践,更在于其审美精神的返朴归真和美学风格的素朴本色。花部戏曲的审美精神和美学风格在创作以及作品中体现得十分显著,文人作家唐英对花部戏曲的改造,花部作品通俗浅近的语言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25.
王孟因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素养,构成了他们诗歌的多重境界:清丽幽怨境界、浑厚雄奇境界、素朴宁静境界.但同是清丽幽怨。孟诗入世情深,王诗入世情浅;同为浑厚雄奇,孟诗偏于厚重,王诗偏于灵巧;同为素朴宁静,孟诗显热烈,王诗呈冷寂.  相似文献   
26.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元典 ,有“群经之首”、“大道之原”的美称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沾溉着后世万代。本文拟对《周易》蕴涵的民族审美心理作一初步探讨。一、阴阳之美“阴阳”观念产生较早 ,在西周铭文中就有“阴”与“阳”的文字 (参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 1卷 ,第 74页 ) ,大概指的都是方位。《诗·大雅·公刘》有这样的诗句 :“既景乃冈 ,相其阴阳。”也是指方向。从这些文字记录可以看出古人最初关于“阴阳”的概念。此后 ,《国语》、《左传》、《老子》等文献中都多次出现“阴阳”概念。而老子提出的“万物负阴…  相似文献   
27.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 ,其语源学根据源自《老子》。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通常将“道”视为“无为”、“无己”的自然之道 ,主张从无形观察“道”的美妙、从有形的变化观察“道”的界限 ,从而使道家之“道”呈显出素朴、变易、博大、玄妙四个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