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1.
南直隶即留都南京,为明朝财经重心、政治副中心和军事重镇。其兵防体制历经前期首都变留都、中叶操巡江统合、嘉靖防倭与文官提督扩权、晚期四子防区定型四阶段。因应迁都,形成守备班子统率常设京营负责城防,而城防兵力有所削弱、其他卫所兵力有所增强,但前者仍主操守,后者则多役于屯与运。因备倭,海防归入直浙闽备倭都指挥统辖。正统后,海道宁息,三地分设备倭。明中叶沿江治安恶化,始以南京副或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兼巡江,统合江海防,镇戍营兵制和以文统武体制初步成型。嘉靖中,因防倭,该体制全面展开,南北巡抚获提督军务权,参赞尚书获统合全南直军事权。倭平后,文臣提督权被制度化,参赞尚书统合四子防区体制延续至明末。  相似文献   
112.
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并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推广至全国,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行的流转税制格局。本文从税负平衡点理论分析入手,分析企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指出合理扩大增值税进项抵税是降低税负的关键。然后结合企业实践,提出系列的税务筹划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3.
从2012年1月1日起,税制改革中重要的一环"营改增"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了试点。本文就"营改增"给轨道交通公司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4.
现阶段,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而税收是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以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本文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分析新税收政策对湖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业的田野调查实践表明,以“乡村日志与学者跟踪”方法为获取资料基础的“文化持有者内部的眼界”,建立起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实验室”,在田野这一“互动实验室”里去理解和认识被研究者,在互动中去了知对方的文化事实,是跟踪特殊而复杂的研究环境与研究对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6.
抗战初期,沦陷区大量员生流徙内地,亟需抚辑。西康建省在即,需才孔急。教育部边疆教育司鉴于民族地区经济、教育的滞后,将难民垦殖与民族教育发展相结合,遂筹设国立西康学生营,以因应国家之需。学生营在学制、训育、教学及管理方面迥异于普通学校。虽存世仅三年余,但作为战时民族教育模式的宝贵探索,国立西康学生营在救济战时失业失学员生、促进边地民族教育、传播革命思想等方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7.
118.
<税收征收管理法>在立法上第一次提出了"税收优先权"的概念,税收优先权在立法上的确立,为税法的基础构架从财政学、税收学的范式转换或回归到法学范式提供了机遇.本文从法学的视角对税收优先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论证了税收优先权的法学基础并不是由于公共利益优于私人利益,也不单纯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平衡,而是诸多社会利益协调和调整的结果,希望能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理解、解释和适用税收优先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9.
私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已到了关键时期 ,当前私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五大误区和七大困境。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加快职能转变 ,加大扶植力度和力量 ,为私营经济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0.
中国风景园林的兴盛是知识分子对政治的不信任的结果。文人从求仕转入对个体生命的体验和感受,于是中国真正意义的美学就发生了,从这个转变过程中风景园林成了中国美学和中国文化的最大的载体,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维的美学体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而没有几何体的刻画,因为在中国人的视野里没有“隔”的东西,所以中国园林在表现手法上便放弃了几何体,而改为几何的基本元素——线条来表现。正是这种用基本元素的表现方式使中国风景园林虽是工匠之作而终没有出离“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