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30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紫阳随想     
一顶着六月的骄阳,再次奔向紫阳。一路上风景如画,让人目不暇接,其中给人巨大视觉冲击且印象深刻的就属两个广告:一个是挂在路边农家的葛优做的神州行,我看行的巨幅广告,而另一个就是连续不断地在每个村口挂起的某某信息村的招牌。我大概估算了一下,每隔一两里地,葛优那幸福和满足的笑脸便会出现在路边。而那些信息村的招牌上看得出,所经过的村子,十有八九都已接通了程控电话或者覆盖了手机信号。两个广  相似文献   
12.
南岳竹刻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刻是南岳文化中民情、民俗的主要载体,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其审美本质是大众化的。它之所以呈现出一种既自由又自律、既浪漫又实在的状态,是由于南岳文化背景的滋润。南岳竹雕粗犷的雕饰、生动的神韵、广泛的表现内容和所包涵的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瞩目。其文化特色是南岳竹刻区别其他竹刻的显著标志。文章对南岳竹刻艺术风格进行归纳和解析。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代无锡人以东林书院、南菁书院为荣,近代无锡人也以无锡国学专修馆、荣氏创办的江南大学为荣。可是当代无锡人、至少是优秀高中生及其家长,却以考取“江大”为耻。其实江大之耻,不在工科在它的文科。而过去,正是那些书院、学校的大师、老师培养着大批莘莘学子,使无锡成为人文汇萃之地,维系、发扬了无锡地区悠久的人文传统,这一传统,包括它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力,这就是“无锡魂”。所以,当今江大作为无锡地区唯一本科高校,要担起复兴无锡人文传统的重任,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4.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袁曼雯 《社区》2008,(14):10-11
花洲书院是古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邓州任官时建的。北宋庆历年问,一座仿江南风格的书院是范仲淹亲自设计指挥建造的,地偏处城东南隅。院内荫郁的梧桐,苍劲的翠柏,浓香的丹桂,清雅的秀竹,还有讲学堂和藏书楼,极其幽静。阴天细雨纷纷,烟雾缭绕,恰似烟雨江南。其美景使她位居邓州八景之首。有诗日:百花洲外景可夸,花可名州洲尽花,二月春风天逾雨,满城醉舞夕阳斜。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它的兴起与发展,不仅给教育带来了量方面的大发展,而且使传统教育发生了质方面的深刻变化。雍正十一年(1733年)各省省会纷纷建立书院,直隶保定莲池书院便居其一,它的建立对直隶学风、文风的近代转型乃至教育的蓬勃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莲池书院创建、规章制度、院长的更迭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北宋和南宋各经历了九代皇帝,三百年的时间给今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物质生产领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宋代传播领域掀起了一次革命;传播活动方面,“邸报”作为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统称在这一时代细化起来:“邸报”代替了“进奏院状”,官方信息传播系统更加健全,“小报”这一民间传播方式出现,引发了争议;教育活动方面,书院作为教学机关更加完善,理学思想传播范围广泛。传播媒介在宋代得到了改善,传播思想在宋代得到了发展,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更加发达。  相似文献   
18.
书院大师朱熹的科举生涯与科举观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朱熹是南宋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他在推动南宋书院发展的同时 ,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但他并不从根本上否定科举制度。在苦读应试经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朱熹提出了重视德业修养的科举观 ,反对片面追求科举功名。这是新儒家在频繁禁学的背景下 ,为规避禁学的压制 ,利用其对学术话语权的掌握来参与现实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自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不少研究者所持的南宋书院反科举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9.
古代书院实施大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中唐以后的民间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 ,是实施古代大学教育的学院。古代大学“皆用口授”的教学方式向生徒可“视简而诵”的转变是古代大学教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飞跃。书院一开始就有补于官写“废坏”在数量上的不足和“皆用口授”在方法上的不足 ;书院在宋代与说学的结合则又使其在内容和教学指导思想上有了新的发展。书院在实行导师全面负责的教学制度下采取了教师升堂讲说 ,生徒个人读书、作业、自修 ,师生质疑问难 ,学友互相切磋。 展礼仪、优游山川 ,组织讲会、文会、诗会 ,以小考核、课试等教学组织形式。书院并将德行的修养当作学习的最高目标。书院的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中的许多问题对今天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均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白鹿洞书院与世界文化景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撰述白鹿洞书院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最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