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3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176篇 |
理论方法论 | 29篇 |
综合类 | 430篇 |
社会学 | 25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邓子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2):5-6
明清时代无锡人以东林书院、南菁书院为荣,近代无锡人也以无锡国学专修馆、荣氏创办的江南大学为荣。可是当代无锡人、至少是优秀高中生及其家长,却以考取“江大”为耻。其实江大之耻,不在工科在它的文科。而过去,正是那些书院、学校的大师、老师培养着大批莘莘学子,使无锡成为人文汇萃之地,维系、发扬了无锡地区悠久的人文传统,这一传统,包括它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力,这就是“无锡魂”。所以,当今江大作为无锡地区唯一本科高校,要担起复兴无锡人文传统的重任,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4.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98-102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16.
17.
北宋和南宋各经历了九代皇帝,三百年的时间给今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物质生产领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宋代传播领域掀起了一次革命;传播活动方面,“邸报”作为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统称在这一时代细化起来:“邸报”代替了“进奏院状”,官方信息传播系统更加健全,“小报”这一民间传播方式出现,引发了争议;教育活动方面,书院作为教学机关更加完善,理学思想传播范围广泛。传播媒介在宋代得到了改善,传播思想在宋代得到了发展,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更加发达。 相似文献
18.
书院大师朱熹的科举生涯与科举观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20-23
朱熹是南宋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他在推动南宋书院发展的同时 ,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但他并不从根本上否定科举制度。在苦读应试经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朱熹提出了重视德业修养的科举观 ,反对片面追求科举功名。这是新儒家在频繁禁学的背景下 ,为规避禁学的压制 ,利用其对学术话语权的掌握来参与现实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自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不少研究者所持的南宋书院反科举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9.
古代书院实施大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才栋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1,3(1):34-40
始于中唐以后的民间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 ,是实施古代大学教育的学院。古代大学“皆用口授”的教学方式向生徒可“视简而诵”的转变是古代大学教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飞跃。书院一开始就有补于官写“废坏”在数量上的不足和“皆用口授”在方法上的不足 ;书院在宋代与说学的结合则又使其在内容和教学指导思想上有了新的发展。书院在实行导师全面负责的教学制度下采取了教师升堂讲说 ,生徒个人读书、作业、自修 ,师生质疑问难 ,学友互相切磋。 展礼仪、优游山川 ,组织讲会、文会、诗会 ,以小考核、课试等教学组织形式。书院并将德行的修养当作学习的最高目标。书院的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中的许多问题对今天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均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