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两汉之际,序文趋于定型,较之先秦时期呈现出诸多新变,具体表现为:整理《尚书》,使我国第一部散文序文集重现于世;产生了具有全新形态的自序,其中以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为代表;序文的学术功能更加突出,学术价值日益凸显;其题写范围日趋广泛,出现了赋序、史书序、子书序、辞书序、诗序、铭文序、佛典序等,几乎涵盖了当时的所有文体,有力地推动了序文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2.
陈来生 《社会科学》2004,(6):106-109
“《诗》亡而后《春秋》作” ,通常的解释是《诗经》因王者之迹熄而式微 ,《春秋》应运而继之代兴 ,世风大变。这种释义对文体递变和记史方式的演变未加注意。本文认为不但可以从政治义理上解读成“《诗》亡而后《春秋》作” ,更可以从记史方式的韵散嬗递上解读成“诗”亡而后“春秋”作。“诗”指“史诗”类记史记事韵文 ,而“春秋”则指散文体史书。《诗》亡而后《春秋》作是历史叙事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3.
本文认为司马迁写《史记》的动机是多重的,有深层的情绪动机和表层的功名成就动机及职业道德动机。他把《史记》作为史书和子书来写,并将二者完美地融于一体。《史记》的客观社会效果和影响与主观创作目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4.
韩琼 《人才瞭望》2010,(7):108-109
年老退休是我国自古至今对国家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古代史书中把官员退休称“致仕”“致事”“致政”等。我国史书很早就有“告老”的记载,《尚书·卷八》载:“伊尹既复政厥辞,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孔安国作注说:“告归”,即“告老归邑,陈德以戒”,这是史书中所见有关“告老”的最早记述。《周礼·曲礼上》中也有“大夫七十而致事”的记载,“致事”就是“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这些事实说明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官员年老退休的思想,而且这种做法是符合礼、义规范的。  相似文献   
25.
万刃冈 《老年世界》2011,(18):25-25
陕西省北部,有座名为靖边的古县。靖边县辖区内有一条河,名为无定河。该河在史书上非常有名,曾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无定河边至今有一座荒凉的古城,它是匈奴人最后一个王国的都城,史书上称“统万城”。  相似文献   
26.
杨曙明 《社区》2010,(35):34-34
每每来到开元寺,面对那遗址的残垣断壁,我总有种难言的苦涩,心里也总在想它何时才能修复。开元寺并非济南独有,北京、西安、杭州、泉州、福州、苏州、正定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都有。  相似文献   
27.
从政治的成就来看 武则天可说是中国政治史上最成功的女性:武则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靠努力经营而来。武则天跨上成功之路的第一个踏脚石唐高宗。史书上说唐高宗是一个很仁弱的人,其实唐高宗确实是仁慈而懦弱的人,遇到事情常犹豫不决,心怀恐惧,所以在性格上来说,  相似文献   
28.
并非底本--论《五代史平话》编写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平话等早期的白话小说均是说话人的底本。文章以《五代史平话》的成书为对象进行分析,认为该书并不是说话人的底本,从而对以前的通行观点提出了一个反证。《五代史平话》不是说话人的底本的理由是该书具有明显的编写痕迹,该书的很大一部分是抄袭史书而成,而这些内容中人物事件的头绪均十分繁杂,并不适合说话表演。  相似文献   
29.
北宋的路振是湖南永州祁阳县人。他撰写的《九国志》是一本有关五代时南方九国的总体史书,学术价值极大。  相似文献   
30.
试论下级建言献策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茂 《秘书之友》2008,(6):11-12
虽然人们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大都不愿听逆耳之言,不愿喝苦口之药。因此,如何建言献策就成为一门艺术。在工作中,下级对上级有建议和提醒的责任,但囿于官场森严的等级和领导的权威,下级的建言献策常常不太容易,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笔者从史书和文学作品中找到了一些事例,希望秘书在建言献策中可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