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06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拍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纪录片《传承之路》的亲身经历,深入分析研究了民族纪录片的创作。从题材的选择、镜头语言的调度、纪录片的采访运用、故事性与真实性的分析和解说词的运用等五个方面,分析在拍摄有关民族题材方面纪录片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2.
马楠楠 《南都学坛》2012,32(4):132-133
<正>一、李玉电影之悄然转变:从边缘小众到主流大众李玉第一部长故事片《今年夏天》表现的是一直以来被压抑的女同性恋群体,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女同性恋电影"。在这部低成本电影中,李玉以纪录片的风格,真实、细腻地呈现了女同性恋的内心世界。影片虽然题材敏感,但是没有丝毫的猎奇和噱头,而是从主人公的内心出  相似文献   
63.
“渝派”纪录片:站在人类学的高度喊一声川江号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渝派"纪录片纪录片界异军突起,成为后起之秀,成为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而"渝派"纪录片人之所以敢举旗称派,正是因为"渝派"纪录片已具备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神气质,其部分作品还在人类学视野中绽放奇葩,具有一定的影视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中国当代纪录片深受西方"新纪录电影"潮流的影响,故事化、虚构是其理论与创作联袂而行的两个重要倾向。当代纪录片的故事化,主要源于纪录片"情节编排"模式的选择和"故事片化"的创作理念;虚构作为"竞争性真实"与纪实同样成为通向纪录片深度真实的途径。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观照下,进而论述这一问题,以期加深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65.
纪君评 《报林》2018,(2):77-79
以人为镜,以史为鉴,我们发现,两个记者的故事,追寻的是同一种精神。他俩,都是为新闻而生,为记者而奋,为生命而歌;他俩,都是记录特别时代,传承特殊精神,体现独特价值。2018年4月23日,《方大曾:遗落与重拾——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再寻之旅》新书正式向海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66.
<正>作者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筹划,并开始了第一篇文字的撰写,此后的7年多时间里,作为一个政经记者,一直用脚步和自己的思考,发现和记录着身边的中国故事,可谓是一部中国的政经记者用自己的文字所"拍摄"的一部关于真实中国的纪录片。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从"乡土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化中国"域外中国"等四个层面,来发现和讲述一个政经记者眼中的"真实中国"。试图通过对一个个真实中国的切片的近距离观察,  相似文献   
67.
作为一种多媒体移动终端,手机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优势日益凸显。手机所具备的便携、移动、隐蔽、高效等技术特征为手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突破传统模式下种种技术限制的可能,具有独特的创作优势,同时,这种技术的进步又极大地拓展了纪录片创作的艺术空间,在内容、形式与风格上都表现出自身鲜明的美学特征。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机的技术优势,开发其艺术潜能,将手机纪录片发展成为完善的艺术形式,成为纪录片创作领域值得期待和关注的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68.
近期,一部没有事先张扬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勾起了许多中国人对美食的找寻,成都无疑是最好的去处之一。成都就像一个巨大的美食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美食,最悠久最成都最有味道的应是锦里和宽窄巷子。这两处应是成都美食以及悠闲生活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69.
在美国上编剧课的时候,廖烨常常在课堂上与大家进行辩论.他看一个片子,首先考虑这个片子的主题、意义和社会责任,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美国的同学则不会想这么多.廖烨清楚地记得,老师说他的想法是影评家和家长的思维方式,导演不需要想这些.  相似文献   
70.
影视媒介从一开始就与人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催生了人类学纪录片和影视人类学。采用影像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人类学纪录片的视角、视点、视域三个方面,探讨了纪录片在影像人类学透镜下展现人之类像的镜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