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399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494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严耀中 《学习与探索》2006,2(5):150-153
在中国学术史的叙述上,一般都以玄学为魏晋时期的社会主导学说和主流意识。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当时经学仍系魏晋之间的社会主导学说,而非所谓的玄学。尽管玄学的“贵无”、“崇有”等主要学说产生于魏晋时期,但“玄学”的名称却要到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在鸡笼山设立四学时才出现的。因此,对魏晋时期的时人来说,当时既没有称之为“玄学”的学问,也没有被指称为“玄学家”的人士,所谓的玄学或玄学家至少是南北朝以后的概念。事实上,魏晋两朝继承和延续着汉代的遗风,无论朝野都有浓厚的经学氛围,故而魏晋时期经学仍然十分发达,特别是其中的易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虽然玄学流行于南北朝以后,但其主要学说产生后也对魏晋经学起着强烈的刺激作用,使魏晋经学从所谓的僵化状态中摆脱出来,吸收了新的成分之后,仍然成为中国社会主导学说和主流意识。  相似文献   
72.
两汉时期,随着儒家经学的发展,在以经治国的影响下,汉代士人和官僚不断晓习儒经,由此开创了汉代官僚集团及汉代政治文化经学化的格局。这对实施经学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实践创造了条件。在经学的侵润和熏陶下,汉代官僚的经学刑德观也不断渗透到汉代政治与法律体系之中,推动了汉代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以及法律经学化。它使儒家经学刑德观成为封建法律的灵魂,对汉代及其后世的立法、司法和狱政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两汉之时,民间习俗深受儒家经学的影响。这也表现在丧葬、祭祀活动和复仇风气方面。当时民间流行的丧葬仪式和随葬器物,人们推出的厚葬或薄葬主张等,大都以经学理论为依据。而盛行一时的复仇之风,更是人们贯彻儒家经义的直接体现。当然,较之早期儒家经典的记载和规定,汉代的一些习俗也发生了某种变异。  相似文献   
74.
随着今古文之间论争的展开,东汉时期的经学领域里形成了征实和博通的风气。征实风气消减了汉赋的浪漫特质,加剧了汉大赋文辞与文义之间的矛盾。博通风气则促使文士们渐渐疏远群体情感,转而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这些都导致了汉大赋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75.
刘师培对"古文伪经说"的驳难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从梳理今古文经的关系入手,阐发自己的看法;二是以<左传>研究为核心,批驳今文学家的说法.整体而言,驳难确在某些方面击中了要害,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但这一驳难毕竟是在传统领域中进行,缺乏经学以外的现代学术资源的介入,加之受制于双方固有的学术门户,所以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6.
许会娟 《社科纵横》2013,(1):282+307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至东汉中后期,是经学发展的昌盛期,而到东汉末年,经学就进入了中衰时代。郑玄对两汉传统的今古文经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仪礼》是一部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典籍。自汉至清,古代礼家频有以绘图制表的形式解释《礼经》的作品。这些作品就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绘图与列表两类,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可以分为礼器礼服图、宫室图、方位图、丧服表等。千余年间,礼图类著述不乏佳作,但因历史条件的局限,也有一些无法避免的缺憾。  相似文献   
78.
朱一新以义理为枢机会通汉宋,一方面用它来维护汉学正宗,批驳汉学末流;一方面用它来维护宋学正宗,批驳宋学末流。朱一新批评春秋公羊学,多次为古文经辩护,并非简单地持古文家立场,而是坚持以儒家根本大义统合今古。在清末宋学衰微时期,朱一新以一种更具可接受性的坚持义理、批驳异端的方式维持了宋学精义。  相似文献   
79.
两汉时期,儒家经学大盛,一时儒生云集,活跃于广阔的学术领域和政治舞台上。文章试对汉儒的价值追求和人格理想伴随着汉代经学的发展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加以考察,从而揭示出汉代经学的发展和走向深刻影响着汉儒的价值追求和人格转变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80.
汉代文人以其强烈的宗经重史意识从事文学创作 ,遂使宗经重史成为汉代文学的突出特征。汉代文学这一性质既是汉代社会所造成 ,又是儒学传统所规定 ,是时代和学术相结合的共同产物。宗经与重史有密切关联 ,汉代文学的重史导源于其宗经。汉代文学宗经重史特质所形成的文学价值观 ,终封建社会之世 ,一直指导着文学的创作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