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920篇 |
免费 | 629篇 |
国内免费 | 2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580篇 |
劳动科学 | 1191篇 |
民族学 | 1419篇 |
人才学 | 2630篇 |
人口学 | 860篇 |
丛书文集 | 12177篇 |
理论方法论 | 3283篇 |
综合类 | 25150篇 |
社会学 | 6825篇 |
统计学 | 266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86篇 |
2023年 | 890篇 |
2022年 | 902篇 |
2021年 | 1312篇 |
2020年 | 906篇 |
2019年 | 1301篇 |
2018年 | 291篇 |
2017年 | 690篇 |
2016年 | 1035篇 |
2015年 | 1725篇 |
2014年 | 5138篇 |
2013年 | 4824篇 |
2012年 | 5309篇 |
2011年 | 6099篇 |
2010年 | 5126篇 |
2009年 | 5676篇 |
2008年 | 6466篇 |
2007年 | 4536篇 |
2006年 | 3914篇 |
2005年 | 3060篇 |
2004年 | 2513篇 |
2003年 | 2843篇 |
2002年 | 2732篇 |
2001年 | 2016篇 |
2000年 | 1422篇 |
1999年 | 466篇 |
1998年 | 295篇 |
1997年 | 265篇 |
1996年 | 170篇 |
1995年 | 116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左伟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市民社会的兴起顺应了公民自治能力提高的要求,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有利于道德建设侧重点的转换,由“官德”而转向“民德”;市民社会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为权力制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市民社会的兴起促使政府统治向治理尤其是善治的转变,建立起新型的国家、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92.
993.
强化教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教风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它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为高校的教风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广大教师为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对部分教师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在于建设好教风。高校的领导和教师 ,都应该积极探索建设优良教风的有效途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94.
地方年鉴作为地情信息资料的载体,在地方经济和改革开放中有哪些社会作用,其发展趋势怎样,笔者就此略抒己见, 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1994年10月《全国地方年鉴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地方年鉴有“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功能。”我市通过 相似文献
995.
996.
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是服务。这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制定规则和施行规则。政府的诚信也主要来源于此。如果说,制定规则是确立政府“诚信”的前提,那么切实施行规则就是保证政府“诚信”的关键;亦即是说,不能制定“良法”的政府是没有诚信的,不能施行“良法”的政府更不会有诚信。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行政诚信即是资源,行政诚信即是环境;对我国政府管理而言,行政诚信孕育效能,行政诚信决定政运兴衰。 相似文献
997.
我国道德生活领域“知行分裂”现象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的道德建设仍然处于困境.处于困境的突出表现在于道德生活的知行分裂,即人们对伦理规范的认知与道德践履相互脱节、社会所倡导的伦理规范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要实现知行统一、走出道德建设困境,必须弄清知行分裂盛行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对症之策. 相似文献
998.
999.
赖廷谦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为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一决定中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本文着重研究探讨了邓小平的选人用人理论的三大方面。这对于我们当前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沼气工程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沼气的应用能有效缓解农村生活用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国家要生态、农民要致富的目标。本文客观分析了大庆市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可行性,指出要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动农村富民工程,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减少污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产气、积肥同步,养殖、种植并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城镇化的目标。本文建议在大庆市农村实施“一建三改”(建一座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沼气工程,推进大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