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从"经济"观看桐城派的发展脉络以及桐城文派在近代的更新变化,其间曾国藩的经济观对此派散文有独特的贡献;同源异流的两种经世观之比较;桐城派"中兴"对散文近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分析基本经济观念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观。  相似文献   
13.
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经济观政治观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后"是特殊的一代,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新时期。2008年9月,年满18周岁的"90后"大学生走进高校并逐渐成为高校的主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的经济观、政治观呈现出新的特点。经济观上,理性消费仍是主流,但盲目消费也很普遍,负债消费也有一定比例;金钱本位意识较浓厚,存在拜金主义;主流劳动价值取向正确,但部分同学为金钱所动。政治观上,有很强的爱国主义倾向,但仍有很大不足;热爱党并要求积极加入,但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关注和参与热情较高,但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4.
李宪堂 《河北学刊》2005,25(2):154-160
贡德·弗兰克与彭慕兰通过对明清时期西方白银流入东方过程的描述试图说明,直至18世纪中期,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这一观点对于打破长期流行的"欧洲中心论"的神话是有益的,它为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历史提供了新的框架和角度.然而,白银在明朝中期以后的大量输入,虽然扩大了中国大一统经济系统的容量,促进了生产的扩张与贸易的发展,使濒于热寂状态的社会经济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毫无疑问,这是以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超限榨取为代价的.白银加快了中国经济之轮的转速,却未能开拓出经济发展的新天地,反而使整个社会因资源的过度耗费而陷进了"高度平衡的陷阱".所以,弗兰克与彭慕兰在抛弃旧神话的同时,又编造出了一个新神话,即以"一体化全球经济"为前提的"大分流".  相似文献   
15.
樵夫 《中华魂》2017,(2):18-24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力量,这是唯物史观立论的基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但指明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致力于增加社会生产的总量。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有过失误,但从总体上说,他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传银 《决策探索》2010,(15):86-86
7月27日,经济观察网刊登《中国一直处在“下流社会”中》,指中产阶层的居下游者,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足够温饱甚至小康,但由于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动力而甘于平庸,从而形成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向下的拉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 2 0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了公有制分享经济观这一贯彻始终的主导性经济观念。它内在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本质 ,体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与改革思路。 70年代末农村联产承包制改革 ,是公有制分享经济观的第一个来源。 80年代初城市集体企业的“除本分成制”改革 ,是公有制分享经济观的第二个来源。两者一脉相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本质上是公有制分享经济观的实现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经济本性的复归。相反 ,日益形成的雇佣劳动及其观念的普遍化 ,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契约论所包含的促进经济增长和深化民主财政建设的经济观尚未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围绕契约的经济维度、社会契约“自然权利”的经济维度以及从历史角度来分析社会契约论的经济观,对从身份到契约,从权力到权利,从产权到人权,从人治到法治的中国民主财政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坦 《文史哲》2007,1(4):83-95
日本江户时代的"石门心学"与中国宋代浙东学派的商品经济观,共同具有典型的近世特征,也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但由于社会结构、制度基础与思想文化等诸多差异,在两国近代化的历史转型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二者所发挥的作用也大有不同。对中日近世商品经济观进行系统性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弥补世界经济学说史迄今大抵无东亚等缺憾,而且可以提供观察传统经济观之现代价值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时代,时代的发展需要构建21世纪的科技伦理观,以期通过道德手段调节科技活动,使之服务全人类。构建21世纪科技伦理观主要包括:一是围绕人类利益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而展开,科技应以服务全人类为核心和最高宗旨,建立造福人类、维护人类尊严的科技伦理观;二是围绕人类利益、科学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而展开,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科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