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5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42篇 |
社会学 | 2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91-96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方壮猷《元史讲义》反映了他在元史研究领域的成就。方壮猷在元史领域的创见涉及蒙古族源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论证蒙古源于东胡的观点,勾勒出蒙古族起源的路径;二是认为达靼与室韦可以混称,解决了蒙元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方壮猷治史惯于以历史语言方法与史料考证相结合,十分重视使用新材料。其学术视野宽广,能够运用国际共通的专业语言,就国际学术界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对话。 相似文献
12.
岳天雷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1):90-96
明史暨高拱国际学术研讨会就高拱的经筵教育、民生思想、边疆治理、参与河南地方政治、与隆庆阁臣和"王大臣案"之关系、著作传记、历史地位等渚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另外也研讨了明史中其他一些问题.本次会议有关高拱学术的研讨全面深刻,成果丰厚,但也有一些薄弱之处,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江苏昆山的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皆由一甲及第登仕版,并官至宰辅卿贰,他们先后以翰林及经筵讲官等文学侍从的身份出入宫中,给皇帝以王道和治道的影响;而他们的经世思想和政治抱负的实践,以及他们面对权力和利益诱惑时所表现出来的官场倾轧等居官所为,在影响着清初政治的同时,也揭示出君臣、官僚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许静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8-87
经筵制度是中国古代帝王教育制度,它正式确立于北宋,并为后世历朝所延续。明清以来,经筵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不同于宋代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5.
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有黄淬伯先生《文字学讲义》一书。该讲义在文字的起源、发展以及《说文》学诸多方面都有详尽的阐释。通过此书,还可以窥探先生汲取新知、穷本探源、推陈出新、注重实证、评价全面等治学方法和治学态度。该讲义是黄淬伯先生在文字学方面十分珍稀的成果,将为其研究提供崭新的资料,对于文字学的研究也会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16年9月1日,正值秋季开学之际,蔡元培收到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师表群伦。海内人士,成深景仰。用特专电敦请我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席,务祈鉴允,早日归网,以慰瞻望。” 相似文献
17.
经筵和日讲都是为皇帝专设的御前讲席,不包括皇太子.不知为什么,以前人们大都将“经筵、日讲”视为一回事,新点校的有关历史文献亦未将二者用顿号分开.实则二者的区别是很大的.春讲开讲于春二月,秋讲开讲于秋八月,各三个月左右.一般是初二、十二、二十二开经筵,其余时间除皇帝上朝外,则照常开日讲,但日讲并不全与经筵同步,可比经筵提前或延后;经筵设于文华殿正殿,日讲则设于“文华殿穿殿”;日讲官由翰林院侍讲、侍读专任,经筵讲官则要从多个衙署中挑选;经筵为国家大典礼,礼仪规格高,极为隆重,日讲则不属于大典礼,仪礼较为简单;所讲内容侧重点亦不同,“经筵进规多于正讲,日讲则讲多规少”,即日讲重在传授知识,而经筵重在规谏和义理.经筵和日讲不仅是皇帝的学习制度,而且是臣下进谏的难得良机,对促进朝政的清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叶岗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12):16-18
以分析现有的小说史著作和小说史教材的难苻教学之需为基础,阐述了《中国小说史》讲义的编写要点,即:以追求尽可能客观的小说发展原生相和教学效果上的简明适用为主旨的编写原则;完整而突出重点的结构体系、混杂多元的叙述内容、以文化现象和作品现象为主要叙述对象,这构成了编写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陆岩军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0-141
学术著作的产生一般不外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书斋中的独自研究,所谓闭门造车,出而合辙;另一种则是书斋中的研究加课堂上的实练,一般将此种目为讲义,如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实际上,现代大部分学者多在大学或科研院所工作,所以他们的大部分著作在某种意义上都经过课堂的宣讲、演练和修改,都闪耀着后者的特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是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