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81篇
人才学   60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52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182篇
社会学   29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72.
晓荷 《老人天地》2010,(12):24-25
老画家丁天缺的名字或许对你有点陌生,但提起他身边的一些人,可是大名鼎鼎。 他的老师吴大羽,中国现代绘画奠基人之一;他的同学赵无极,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之一;他的学生刘江,著名书法家;他的舅舅周培源,曾任北大校长;他的侄孙丁俊晖,斯诺克台球的高手。除了绘画之外,丁天缺还精通法语,他是翻译莫泊桑小说的第一人,也是向国人介绍毕加索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3.
受访时间:2013年7月19日,受访地点:辛晔工作室SHMJ:看过你各个时期的作品,我能很明显地发现你一直在进行语言方面的探索,现在是否找到了艺术当中最令你激动的东西吗?辛晔:是,一直以来我都在进行绘画语言的探索。但我也知道绘画艺术的本质是画家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74.
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色彩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色彩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自然写生色彩的基础上进行主观意识的色彩整理和发展,逐步培养学生主观色彩的造型意识,是对装饰色彩的立体造型方法和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素描表现技法可以追溯到相对久远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在透视学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学院派素描,现代艺术的发展让素描的表现形式形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素描讲究以发挥个性与体现创造性为主,不断以开放的传统吸收优秀遗产,同时进行着形式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一派日暖风轻的明媚春光中,"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北京站"开幕式于3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在中国美术馆正门方厅隆重举行。当代中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邵大箴,中国新闻出版署原署长于友先,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著名诗人、国际笔会理事、德国高级科  相似文献   
77.
在鲁迅的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活动一个是文学,一个则是绘画,或称美术,他的精神世界,也就一半在文字中,一半在画中。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一半内容是理性的,如为人生的精神追求,对文学艺术社会性、批判性、真实性等的追求;一半内容是感性的,如欣赏的追求、娱乐的追求,甚至是半休闲半病态趣味的追求。理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感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其绘画活动中。  相似文献   
78.
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抽象"一词的解释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做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在绘画中,抽象是相对与具象而言的,这两个词往往以形容词形式出现,并且分别与绘画一词结合,组成两个概念,即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具象绘画是指再现人物、风景、静物等自然物象的绘画,而抽象绘画所描绘的形象则与我们看到的世界中的形象不同。正如抽象主义者保罗·克利所说:"艺术并不是仿造可见的东  相似文献   
79.
绘画的艺术价值观念决定了绘画空间表现。西方传统绘画在客观再现的价值观念下以具象手段追求三维空间幻象。本文从绘画的空间表现形式出发,探讨西方传统绘画的具象性再现空间表现方式,并归纳了其"静止空间"和"焦点透视"两个基本特征,并据此特征确定了西方传统绘画的历史断代、演进过程及其形成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0.
罗蕙锡和凌淑华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韩中两国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及画家.她们通过小说表现了对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制度的批判,对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追求,对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等共同的女性意识.但罗蕙锡着重从启蒙性质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暴露女性受到的社会压迫,而凌淑华则从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出发,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下资产阶级女性生活以及她们的病态和渴求.在创作手法上,她们分别以中国传统绘画的余白之美和写意手法及西方绘画中的光线和色彩搭配描绘环境和背景,使作品审美价值倍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