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409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82.
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行为犯存在着严格的区别,抽象危险犯的存在在理论上具有正当性。在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中,究竟哪些是属于抽象危险犯,还存在着认识误区。抽象危险犯的认定应当遵循如下原则:抽象危险犯是刑罚介入早期化的一种立法现象;抽象危险既是"公共危险",又是"间接的危险",其作用的对象并非犯罪对象。只要承认抽象危险犯的初始意义,就不宜主张通过"反证"的方式来收缩抽象危险犯的成立范围。  相似文献   
83.
传统观点认为不能犯是犯罪未遂的一种,所有的不能犯均构成犯罪。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事实上不能犯分为可罚的不能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本文结合外国刑法学关于不能犯的刑事责任依据理论,论述了可罚的不能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的行为危险性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84.
张伟 《东岳论丛》2023,(4):164-174+192
帮助犯的不法源于其通过加工正犯的实行行为促进法益侵害,帮助行为的本质在于提升正犯实行行为的危险;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边界应立足于对可罚的帮助行为实质而规范的解读。行为人的主观明知不同于犯罪故意,明知影响对行为危险性的评价,继而应作为不法帮助行为的要素;在中立的帮助场合,基于保障行动自由的考虑,不法的帮助行为仅限于确定的明知与高度盖然的明知;基于帮助犯的结构性特征,可罚的帮助应仅限于正犯着手后对其实行行为产生重要促进作用的帮助。职业行为或履行义务等直接为刑法分则构成要件规制时,原则上具有违法性,构成相关犯罪的实行犯。  相似文献   
85.
86.
张彦华  傅翔 《决策探索》2004,(10):50-51
一、保护管束制度概述。保护管束,又称保护观察,乃对于一定之犯人,不拘束其身体之自由,仅命其遵守一定之事项,而由观护人予以适应之指导.于必要时并予以援助,以期其改善与更生之处分也。保护管束的任务从消极方面讲是对受管束者加以监督,管教,促使其按照规定遵守各种条件;从积极方面来讲.是对缓刑犯进行辅导和援助.改善其生活状况,调整其家庭环境,使之感觉到社会的温暖,促使其与社会尽快地融合。  相似文献   
87.
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数个触犯不同罪名的犯罪行为,由于这些行为之间存在典型的伴随关系,以致这些犯罪之间存在涵摄关系,从而以其中一个犯罪为主论处的犯罪形态。吸收犯成立的情形有两种:一是数行为具有交错关系的情形,二是数行为具有相邻关系的情形。对吸收犯的处罚,应采用从一重重处罚为主、加重处罚为辅的原则,且处罚不能低于轻罪的最低刑,以避免被吸收之罪的法效果的匿名化。  相似文献   
88.
本文实证分析了“老弱病残犯”刑罚执行中存在的实践与法律规定问题。通过提出刑罚执行个别化原则并结合刑罚实际执行情况,提出通过实现近期和远期两个设想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9.
黄福涛  张爱晓 《理论界》2010,(10):72-74
关于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学理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综观德日刑法之种种学说,可以发现,这些学说尽管表面上见解分歧,但其实都在围绕者一个相同的点在探求原因:决定、影响科处刑罚的因素。这不失为一个恰当的立足点。以此来看,在我国刑法体系下,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在于社会危害性的减小、刑罚目的的(部分)实现以及刑事政策的引导。  相似文献   
90.
我国刑法上产品责任的立法规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法益定位不当、"产品"的指涉范围过窄、缺乏危险犯的犯罪构成等,难以适应风险社会背景下保障产品安全的需要。鉴于国际上刑法中产品责任犯罪趋于危险犯扩大适用、一般性因果法则松动、严格责任原则被采纳,我国刑法关于产品责任的立法规定也应作出适当调整,由事后惩罚模式逐步转向事前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