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1091篇
理论方法论   182篇
综合类   1312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写下的充满斗志诗句。1939年,出生湖南岳阳农家的何光岳同志,少年虽然无缘步入长沙高等学校深造,但他却以湖南人的志气和豪气,以小学毕业的低微学历,刻苦自学,获得了博士毕业生的学历,摘取了研究员、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史学家等桂冠。立下撰写“中华民族源流史”的鸿志,  相似文献   
72.
什么是历史以及历史认识是否可信,一直是史坛争论的焦点。《说文解字》、《中国历史研究法》、《史学导论》都分别做出了自己的解答。而事实上,过去的一切皆为史;而历史认识也只是相对真理,历史实际的纷繁复杂性、史料的不完整性和待考究性以及历史认识的主体性,都决定了不能完全认识历史。但历史认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73.
范伯群的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是按照历史推进的线索和通俗文学发展的周期来建构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科学体系的.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萌发一直写到20世纪40年代雅俗融合的新市民小说,把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系统地梳理出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流变过程.作者指出知识精英作家是借鉴革新派,通俗文学作家是继承改良派,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萌芽与小说转型的任务主要是由通俗文学来承担的,并提出了"都市乡土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74.
75.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对历史教育从业者提供了诸多启示。有深刻见地的新史学探索者的理论探讨突出了作为历史学家的必备意识,即见微知著的个体阐释能力、宏观总结能力、比较的洞察能力和端正明晰的是非判断能力,这也是历史教学从业者应当强化的素养。借鉴西方新史学的理论成果对于历史教学的思考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76.
详定编敕所是宋代"以删立法令"为主的一个机构,设立于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历经了从详定编敕所到详定敕令所的演变.它由提举、同提举、详定官、删定官和一定数量的胥吏组成.通过对"宣敕"的删、润、编,进行编敕,并在立法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绩,在宋代立法链条上是散敕上升为一般法律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终端环节.  相似文献   
77.
杨俊才 《北方论丛》2000,(1):122-128
梁启超是中国20世纪初第一个致力于传记理论研究的大家,其理论为推动中国古代传记向现代传访的过渡作出了不过磨灭的贡献。梁氏对传记的界说、对史学性传记之操作原则的阐述、对传访之文史关系的见解都给后人以无穷的启发。  相似文献   
78.
汉代是经学繁盛时期 ,又是封建正统史学形成时期。经学与汉代史学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经学发达给汉代史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影响了汉代史家的知识结构 ,决定了汉代的史学思想 ,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促进了史著体例的创新。经学对汉代史家的治史目的与治史方法也有着深刻影响。考察经学与汉代史学的关系 ,可从中体察汉代史学的发展特点 ,进而认识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 ,形成了世纪初年产生的资产阶级“新史学”和20年代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各自的路径上 ,中国近代史研究得到初步发展。新中国建立后 ,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体系在大陆全面确立并发展壮大 ,但在前进中也曾经历了曲折。改革开放20年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繁荣时期 ,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成就辉煌 ,有目共睹。同时 ,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偏向和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史撰述与民族一统、同祖同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武 《河北学刊》2007,27(6):94-97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起进而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史学记录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发展历史,其中,少数民族史学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是历史上的任何矛盾、斗争都阻止不了的。因此,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应当不断丰富、充实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以加深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之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发展的空间仍然是恢宏广阔的。2007年9月21—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论文四十余篇,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学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十分关注,乃设立专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组论文,正是反映了作者、编者的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