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8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22.
在网络化时代引发的诸多变迁中,社会空间的生产变革具有独特的意义。区别于工业社会的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呈现出独有的空间特征:缺场空间的“脱域”特质,蕴含网络权力逻辑的流动性,兼为民主政治领域和私人交往领域的赛博空间。微信朋友圈从空间的视角维系和重塑了网络社会的社会关系,并在其发展中不断生产着社会性的空间,塑造了个体化趋势和圈子文化并存、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属性兼备、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融合与再生产的社会空间。微信朋友圈以中国化的方式生产出本土性的互联网公共空间,彰显了网民的能动性,创造了别样的空间生产逻辑和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23.
数字技术使信息传播渠道从单一向“网络立体化”转变,信息传播主体从“中心化”向“分散化”转变,信息传播环境从“真实化”向“拟态化”转变,信息传播出现了“混沌”与“失序”现象。“坚持人本理念”是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重构的基本逻辑,“信息资源与要素的再整合”是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重构的基础条件,“智能化信息平台决策机制”是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重构的保障。在信息传播秩序重构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技术体系与网络体系的链接,搭建多层次信息流动与传播的网络空间;需要加强对社会生活空间与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促使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迁移;需要催生全新的元宇宙信息场域,构建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24.
互联网的诞生与迅速成长,为真正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中国的网络空间亦已具备公共领域的雏形和基本功能。但现实的网络空间仍处于自然状态,存在诸多不足,受网民素质、行政监管、经济利益等因素的掣肘,尚未形成真正的公共领域。在避免治疗比疾病本身更糟的原则下,多措并举,网络的革命性功能将得到放大,从而有助于打造一个和谐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5.
吴茜 《创新》2019,13(3):57-65
后真相时代的认同主要发生于网络空间,是社会结构性转型的冲突表征。个体脱离整体性社会,如陌生人、异乡客般游荡在互联网空间中,表面上个体通过网络事件以情绪宣泄对结构性权力宰制的不满,实则是为个体身份的存在、个体的主体性意义寻找合理的空间。后真相时代的网络空间认同生产机制主要以观点、事件的象征叙事与符号表征传递情感,并通过在场网络空间与缺场网络空间中集体组织的权力制度、互动规则、惩罚机制等内化认同。后真相时代的认同往往以抵抗性认同为主,以情感性而非制度性群体组织为认同的主要内化路径。由于身份的多元性,个体认同具有流动性、情绪性、多元性等特点,解构了现实社会的制度性认同,使得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疏离且不信任,从而引起认同的异化。面对后真相时代社会认同的异化,需要社会整合与社会规制的双重路径,为个体寻找多元认同的制度出口及精神的情感归宿。  相似文献   
26.
网络负面问题及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明的到来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欺诈、黄色泛滥、信息安全受损、网民人格异化等网络负面问题.产生网络负面问题的伦理根源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弱化了传统伦理的约束力;网络空间的道德冲突使网民陷入道德相对主义之中;网络法律和道德建设的滞后使网络负面问题有可乘之机;网民自我宣泄和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促使了网络负面问题的形成.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整合传统伦理资源、扬弃西方网络伦理理论、强化网民的内在道德自觉,是消除网络负面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人们通过网络浏览新闻、传递邮件、互动聊天、网上购物、网上评论等,企业组织通过网络进行订货结算、财务管理、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政府通过网络进行政策宣传、新闻发布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都越来越依赖、借重互联网,网络空间己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虚拟社会。另一方面,互联网详细记录着各阶层人员、组织机构网上活动的痕迹,互联网准确反映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现实情况,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的背景资料和动态信息,一记录着社会活动、现实事件、舆情社情的发生、发展和趋势。日益丰富的网络信息和日益复杂的社会主体的网络行为,使互联网正在准确反映和记录着现实社会的各种舆情动态。  相似文献   
28.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91-197
国家主权包含国家信息主权,国家信息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必然延伸。网络空间被视为一个"新疆域",但是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规制并不应当是"法外之地"。网络主权原则是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参与网络国际治理与合作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网络事件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严重侵害了国家信息主权安全和政权运行,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给传统国家主权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每个国家在其信息领域的主权利益都应当受到保护,信息领域内不应当有双重标准。国家应当排除外来信息干涉,独立自主地行使本国信息主权。  相似文献   
29.
2017年1月美国新一届政府将开始执政,中美关系将受到美国总统、政府与国会更迭的影响,会有一个相互磨合的"调适期"。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框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重大改变,而将继承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与网络空间战略的基本框架,但在与中国打交道上的态度和策略可能会比奥马巴政府更强势、更强硬,更着力和积极向外推行美国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围绕网络安全、网络经济、网络治理和网络自由四个方面展开"网络空间外交"。保持中美双方在网络安全议题上的良性互动与合作能够对双边关系的稳定和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网络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保障网络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题中之义,而网络空间属性为正确认识网络安全提供了视角,有助于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中国网络空间应具有公共性、正义性、制度性、政治性和主权性属性,只有确保网络空间在上述方面的安全不受侵扰、破坏,网络安全才有保障,但新时代中国网络空间存在公民义务意识薄弱、价值践行效果欠佳、制度规则有待完善、思想意识渗透威胁和先进技术相对滞后等挑战,严重影响着网络空间的应然秩序,给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未来应朝着增强公民义务意识、践行公共权威价值、完善相关制度规则、防御思想意识渗透和研发先进网络技术方向发展,推动网络空间的公共性安全、正义性安全、制度性安全、政治性安全和主权性安全趋于平衡,营造共建、共治与共享的网络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