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1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网络伦理问题,网络伦理已成为应用伦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理查德.斯皮内洛是应用伦理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探索者,他在《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一书中提出了"技术实在论"。该理论认为,技术是可控的,道德能够通过对技术的渗透成为网络空间的主导者。结合我国现存的网络伦理问题来深入透析此理论,将为我国...  相似文献   
64.
已有的网络空间研究较多集中于后现代主义或制度主义的视角之中.而从比较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网络社区及其人际互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建构,本质上与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文化之"自我本位"的"团体格局"有着内在契合性,即是对自由主义亲密关系与社群主义组织模式的进一步放大,这就与中国社会"人缘取向"文化之"关系本位"的"差序格局"存在着相当的紧张断裂性.因此,网络空间的兴起对不同社会文化而言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65.
从权力监督走向权利监督——网络空间下的民主监督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建立在西方政治"三权分立"基础之上的现实民主政治监督体系是在政府内部用法律形式进行分权制衡,是通过"权力"实现对权力的监督,存在封闭性、被动性、滞后性的缺陷;网络监督是网络政治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表现,是来自政治体制之外的监督,是一种用社会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的途径,具有直接性、主动性和多效性的优点,是一种"权利"制约权力的直接有效监督模式.网络监督是对现实政治监督体系的有效补充,同时,反过来又快速地推动监督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6.
网络的出现导致传统社会正在向网络社会转型,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赖以相互交往、发展经济、进行社会政治谋划的新场所.网络民主的出现为我们构建公民社会提供了绝好的契机.然而,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公民社会的建设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为公民社会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尽量把消极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67.
“棱镜门”事件导致网络共同体的“真实界”被放大,在网络共同体内重塑异质性主体间的理解与共识成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对网络共同体的结构、交往模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后“棱镜门”时代,西方世界对于网络共同体中的交往关系研究具有促进结构扁平化、推崇市场规范、强调多元治理等发展趋向,其衍生出的“去中心”“西方中心”“多中心”网络共同体交往模式,难以重塑真诚、真实、正当的交往行动,其“治标不治本”的原因在于,都隐含着“物对人的统治”的内在逻辑,受到扭曲和异化的交往关系本身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下的必然结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各主体之间能够就如何实现共同体内最广泛的公共性展开道德商谈,重新确立集体对于个体的先在性,倡导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其超越性所在,这一命运共同体试图在现实而非抽象的社群需求与政治共识上重塑主体间交往行动,也是对当前网络共同体交往关系所进行的结构性反思。  相似文献   
68.
全球化和集体认同是塑造当今世界面貌的两种基本力量,分析和梳理网络空间中的族群认同,对于我们理解今日世界的基本面貌,解决我们自己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对中穆BBS社区中族群认同实践的实证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网络空间崛起对族群认同表达和形塑的影响,以及中穆网友借助网络互动和集体记忆表达和建构族群认同的书写实践对网络空间社会面貌的形塑。  相似文献   
69.
陶鹏 《领导科学》2012,(20):59-60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增高,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日渐庞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就构建起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然而,网络文化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谣言愈演愈烈,使社会的整体公信力受到重创,也成为困扰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网络谣言与传统的谣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作为网络文化的负面产品,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潜伏性、破坏性、扩散性、变异性等特点,类似于计算机病毒的部分特征,可以将其称为网络环境中的"文化病毒"。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