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美与善的汇通——罗尔斯顿环境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顿是环境伦理学界最具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环境伦理思想具有浓厚的审美情怀,这使他与一般的环境伦理学家区别开来.在罗尔斯顿的环境思想中,美与善是相通的环境伦理学与环境美学思想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自然价值论;环境美与环境善具有共同的前提--健康的生态环境;整体和谐是环境美与环境善的共同标尺.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价值是属人的,否认自然也有内在价值.这一观念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已受到严峻挑战.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就是对传统价值观实质上的重建和范围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顿的生态价值理论来源于一种有机哲学,它是怀特海创造性理论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坚持最高的价值乃是一种自然价值,而自然价值又是被生态系统的创造性所实现出来的,即创造性是存在于生态系统本身的,而系统价值作为一种核心的价值也要高于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价值是在充满创造性活动的那种自然界中实现的,它不仅是个体有机生命价值的总和,而且还是大自然的全部.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4):86-92
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论述中总是充满了浓厚的美学气息,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环境伦理学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环境伦理思想的环境美学家。其环境美学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自然审美价值的发掘;认为审美才是伦理的基础;对一种新的审美模式——荒野审美模式进行了引入和探究。他认为需要建立一种深度审美的方式,才能够对自然有更多的体验。他经历了亲身的体验,相信荒野自然本身极具审美价值。罗尔斯顿的荒野美学观对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环境伦理学旨在系统地阐述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其产生源于自然价值的确立。故而重建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并为人确立一种新的存在方式,是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实质。运用自然辩证法原理系统分析、阐述两者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当前自然价值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以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作为其整个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通过对内在价值范畴的创造性发展,罗氏建立起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价值观的新型价值观.并通过运用生态--整体论和系统论方法具体论证了自然价值的内在性、创生性和客观性.把自然的价值论地位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这种对自然价值的论证逻辑体现价值事实化的致思路径.同时表现出明显的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倾向.罗尔斯顿自然内在价值理论对自然价值的肯定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其客观价值论立场又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顿是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文认为,罗尔斯顿把哲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人类与地球生态系之关系”,转向一个不曾被人们所重视的荒野自然,通过确定生态的客观的内在价值,为当今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独立于人们的主观偏好的哲学依据.文章同时指出了这种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顿以自然内在价值为基础,实现了伦理学的"荒野转向",开创了"伦理的生态向度"[1]。本文通过对其"客观内在价值论"内容的梳理以及所存在的理论、实践缺陷的认识,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走一条现象上表征为"中间偏左"(人为主导同时兼顾合乎物伦)特征的哲学技术路线,实现人同自然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文化史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历久弥新。马克思的自然观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价值观思想。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系统研究了自然的内在价值,转向了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新路向。分析马克思和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的差异和相同之处,进行有益的比较,对现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普遍而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荒野"或"自然的野性"创造并赋予了生命世界多样性的美。这一点是"荒野"极可宝贵的品性,关键在于学会体验和欣赏"自然"或"荒野"之美。哲学走向荒野,在荒野中体验生命或自然的宁静、神秘、广阔与美;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学会回归自然、敬畏生命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