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55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31.
理解共同市场范围的消费保护问题是理解欧洲市场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分析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立法根据的渐进的宪法性的发展,可以看出消费者保护已经发展成为欧盟的一项共同政策。  相似文献   
632.
学业负担问题的长期存在与社会治理孱弱密切相关,推进学业负担治理的深化,有必要发挥社会治理的价值,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检视学业负担问题的沉疴和现实发现,社会认知偏谬的底层逻辑、价值期待盲区的过程逻辑和社会规约失序的竞争逻辑共同构成了学业负担社会治理的出场逻辑。由此研判,提出学业负担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以学以成人重塑社会认知、以成己为要矫正家长期待和以人尽其才引导社会规约的成人、成己、成才三个维度上。深化学业负担社会治理需要在久久为功的社会治理理念、多管齐下的社会治理方式和刚柔相济的社会治理思维的整体统摄下,着力推进治理的制度化、协同化和弹性化,最终促成学业负担社会善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633.
“(这)一天天的”本身是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句子成分,而在口语互动中可以用来表达言者的负面评价。本文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分析了“(这)一天天的”的话语功能,指出该构式可以表达抱怨、责备、批评等态度,既可以出现在话轮起始位置预示负面立场,也可以出现在话轮中间、末尾强化负面立场,还可以独立形成一个话轮,表达言者的负面立场。文章还从互动的视角分析了其规约化成因,认为具有立场表达功能的“(这)一天天的”在交际互动中塑造,受到礼貌原则的驱动,在句法位置游移、韵律、语境吸收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形成。  相似文献   
634.
位于中亚的犍陀罗地区被公认是佛像起源的土壤之一,在对其文化特征的研究中,学术界在“希腊影响说”与“罗马影响说”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分歧。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用单一的“希腊化”或“罗马化”都不能客观概括其多元文化特征。犍陀罗佛像起源问题是佛教传播过程中一个独特的侧面和缩影,反映出佛教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同时,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互动的过程中,佛教具备了更好的普适性从而获得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35.
斯特拉波在《地理志》中花费大量篇幅将荷马描述成希腊地理学的创始人、如实记录古希腊英雄时代的历史学家以及城邦的教育家。他对荷马的解读显然既是对希腊人崇尚荷马之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一位希腊知识精英基于罗马统治所做的现实思考。他对新的荷马形象的刻意塑造,反映了公元1世纪部分希腊文人试图将希腊文化传统融入罗马时代的尝试。  相似文献   
636.
临沂吴白庄汉墓是山东地区东汉晚期画像石的代表, 其中室南壁东门楣上的图像曾被前人识别 为 “行刑图”。 通过图像分析及与考古出土实物的对比, 该图应是分别描绘了帝辛阅简、 好勇征伐、 比干死 谏、 沉湎于酒以及武王率领胡汉士兵伐纣五个场景, 故将之定名为 “武王伐纣图” 更加贴切。 此图系近年 汉画故事之新品种, 表现了汉人 “恶以诫世, 善以示后” 的道德劝诫意图, 传递出 “商周易代” 的合法 性。 同时, 作为 “道德镜鉴” 的武王伐纣图像, 与古罗马战争题材壁画传递的帝王崇拜和英雄主义有着 鲜明的区别。  相似文献   
637.
ChatGPT热潮下的教育伦理是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开发、应用与治理过程中,教育智能体——教育参与者与智能机器——应该遵循的道德关系、伦理准则及行为规范。教育“善”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伦理的内在属性和集中彰显。然而,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引发了一系列显在和潜在的教育伦理风险,表现为技术向“善”趋于异化、个体崇“善”走向衰微、社会趋“善”面临溃散等。为促进教育向“善”发展,有效防控ChatGPT运用于教育的伦理风险,应改良智能技术,加快人机双师协同育人;回归人性本真,敦促德性良知重返人心;匡扶社会正义,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