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90篇 |
免费 | 349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87篇 |
劳动科学 | 150篇 |
民族学 | 431篇 |
人才学 | 306篇 |
人口学 | 160篇 |
丛书文集 | 4640篇 |
理论方法论 | 928篇 |
综合类 | 7565篇 |
社会学 | 1334篇 |
统计学 | 5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7篇 |
2023年 | 499篇 |
2022年 | 441篇 |
2021年 | 518篇 |
2020年 | 381篇 |
2019年 | 358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306篇 |
2016年 | 438篇 |
2015年 | 639篇 |
2014年 | 1578篇 |
2013年 | 1218篇 |
2012年 | 1329篇 |
2011年 | 1618篇 |
2010年 | 1295篇 |
2009年 | 1086篇 |
2008年 | 1427篇 |
2007年 | 1020篇 |
2006年 | 800篇 |
2005年 | 729篇 |
2004年 | 507篇 |
2003年 | 444篇 |
2002年 | 368篇 |
2001年 | 396篇 |
2000年 | 256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出现,技术创新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因为各国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82.
农村消费品市场是整个商品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兴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随着陕西省农经济的发展,全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农村消费品市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城市和全国相比,无论在市场消费需求还是在交易市场的建设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在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三农”问题,认真贯彻和落实陕西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认真分析全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和问题,深入研究开拓和振兴陕西省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84.
“十五”期间,威远县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66亿元,比2000年增长91.6%,“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经济总量增长最大。 相似文献
85.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集团推行了以封贡互市为核心,以军事防御为主轴,以分化瓦解为手段的一系列边疆民族政策。由于这些民族政策以蒙古族为重点,忽视了女真族的兴起,且存在民族歧视等不足,因此,它虽然在短期内改善了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但长远来看,已难以适应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相反还加剧了民族矛盾,成为导致努尔哈赤起兵和明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6.
87.
王小甫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开元、天宝年间,先是吐蕃在东突厥的策应下夺取石城镇,打通了进入西域的东道,遂与突骑施多次连兵,为患唐朝边庭。后来唐朝与大食共同消灭了突骑施苏禄,接着又在葱岭南部及以南地区逐步击败吐蕃,巩固和发展了在西域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88.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价格史,有助于认识价格的现在,预测价格的将来,把握价格运行的规律,以史为鉴,制定正确的价格方针、政策。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周春教授率领课题组成员,经过八年的努力,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的研究任务,并于1998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料汇编》两项最终成果。其中,《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全书共十章,27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情况的专著。它通… 相似文献
89.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将“文艺”专刊改为综合性副刊。《解放日报》改版前的作品更多地是呈现知识分子对于自由婚恋的憧憬与理想,探讨婚后女性面临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的窘境以及个人私欲与革命信仰进行博弈而产生的离婚危机。改版后,综合副刊上刊登的婚恋作品主人公大多是工农兵出身,呈现出政治进步可以成就美满婚姻、夫妻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男女努力学习知识就可以收获爱的体验的新型婚恋观。文章通过考察改版前后不同时期《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涉及婚恋问题的文学作品,发现了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念的嬗变轨迹,认为《解放日报》对男女婚恋问题的反映与思考,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