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52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祝学剑 《南都学坛》2007,27(6):48-51
废名是"五四"时期极富艺术才情且引人注目的作家、京派的重要成员,但日后却只留下薄薄的几本似小说非小说的集子,游走在文学的边缘。过于冒险的文学实验造成废名致命的创作缺陷,无情地减损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导致他30年代文风奇辣生僻、审美趣味恶化,40年代小说创作偏离小说创作轨道,向非小说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82.
在《莫须有先生传·序》中,废名借庖丁答梁惠王的一句话作为对莫须有先生的嘉奖:“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正是解读《莫须有先生传》的“立身之本”,借助戏谑与反讽,废名通过近乎“疯癫”的莫须有先生表达他的人生之“道”、生存之“道”,体现出废名从“自我”的感知出发,对儒、道、释思想的融合与理解。  相似文献   
583.
建元二年,萧齐为改变巴东、建平、巴、涪陵四郡经济凋零、统治秩序薄弱的状况以及缓和民族矛盾,获取丰富的物资资源,故设置了巴州。由于中央政权统治措施比较合理,加之任人得当,不久即基本上恢复对该地区正常的统治秩序。后为稳定荆、益二州政区的安定和荆州在长江中游的政治、军事战略位置,最终于永明元年,废省巴州,原四郡各还属本州。  相似文献   
584.
以废玻璃纤维硬丝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外加剂,采用烧结法制备出质量符合要求的泡沫玻璃.其发泡机理是发泡剂放出的气体一部分由于烧结被包裹在坯体中形成微小气泡,当温度升高至发泡温度、玻璃软化时,气泡膨胀,坯体体积增大而成为泡沫玻璃.引入适当配合的稳泡剂、加入结合剂并加压成型,能够促进烧结,这些对于气泡的形成和稳定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85.
近年来,从全球北方到全球南方的学术流动格局日渐浮现和增强。在此背景下,深入细致地考察来华外国学者的置家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跨境语境下的置家(home-making)过程远非顺遂,而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制度政策(如签证、工作合同等)、物质实体与技术(如城市设施等)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因素的阻碍和限制。的确,各种类型的移民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来华外国学者的职业发展、家庭与个人生活、社会关系网络而推动或阻碍其置家实践。与此同时,个体也在能动地调试和改造自身的基础设施环境,以优化其置家体验和流动轨迹。将移民基础设施视角同置家概念相链接,在学术流动语境下探究来华外国学者个体置家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基础设施力量以及所生成的持续变化的流动体验,有助于推动移民研究的“基础设施转向”,拓展和丰富其作为分析框架的力度与厚度,并能进一步挖掘在跨境移民体系日趋短期化和环流化背景下家与流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86.
对某化工厂的副产品--废碱水及硅渣作碱胶凝材料的碱性激发剂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废碱水和硅渣的掺入量可制备强度发展良好、凝结时间正常的碱胶凝材料,有效地降低碱胶凝材料的成本.另外,对其水化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这种碱胶凝材料水化除生成C-S-H凝胶外,还生成了水化硅铝酸钙Ca(Al2Si5O8).4H2O、硅铝酸钙钠(Na,Ca)Al3Si5O16两种难溶性沸石类矿物.  相似文献   
587.
588.
刘锦  曹建华 《探求》2023,(1):106-113
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国家推进减少原生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过程中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问题,无法适应新时代“双碳目标”下城市发展的要求。本文以广州的实践为例,系统分析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研究认为超大城市构建有效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一要破除“上热中温下冷”顽疾,二要下好“管好谁、谁来干”先手棋,三要精准打造“千里眼、顺风耳”,四要深入推进“一体化、全覆盖”。  相似文献   
589.
5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