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3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周礼 《社区》2011,(20):40
洋芋糍巴是九寨沟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在藏羌族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美食。来九寨沟旅游,光是饱览风景名胜还不够,品尝一番地方美食更为过瘾。在景区的一些小摊点,我们随处可以看  相似文献   
332.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近3年,阿坝州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区,也是我国羌族人口聚居的核心区,国家在灾后重建中抢救与保护羌族地区民族文化,专门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本文紧抓文化部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契机,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为研究核心,对阿坝羌族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文化类型与藏回 汉族和谐共生的项目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共生,推动后灾后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33.
周毓华  田廷广 《民族学刊》2013,4(4):54-61,117-119
"5.12"汶川地震后,龙溪乡部分羌族居民因地震中生存空间遭受巨大破坏而搬迁至邛崃市南宝山安置区,面对震前与震后迥异生存空间所引起的居民生活的改变,笔者试图以羌民社会生活中饮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来解释饮食文化背后社会互动因子的改变,揭示羌族异地安置区身为"小传统"社会在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如何去适应社会改变,同时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34.
《松游小唱》是晚清流传在川西地区的一首羌地纪游长诗,是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富含浓郁的边地民族风情与诗性。《松游小唱》又属于空间文学,它线性地将地理空间、民居建筑、寺庙建筑和历史古迹四个方面诗性地结合在了一起,展示了七百里松茂古道上各族人民的诗性生活状态,构成了一部蕴含着空间和历史文化、风俗文化的少数民族的文学。它奇特的诗歌形式在近代中国诗坛具有承上启下开创意义,对研究中国诗歌发展史和指导诗歌突破传统都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35.
羌族神话故事蕴含着羌族人们共同的情感认知和精神需求,反映了羌族人民潜意识中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理念,以羌族神话故事为切入点探求羌族口传文化的教育意蕴和传承价值,不仅有利于人们对羌族神话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传承羌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36.
杨成立  杨成凯 《天府新论》2022,(6):封二-封三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古史中有“禹生西羌”的传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羌族在夏朝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殷商甲骨文中,即有关于“羌”的大量记载。在漫长的历史中,古羌人创造了灿烂的羌文化,而《刷勒日》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刷勒日》于2015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337.
羌族社会伦理思想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族社会伦理思想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主要以原始宗教经典、神话、传说、歌谣、小说、故事、诗词、寓言、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言传身教,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自由、平等、公正、和平、安宁等社会观念和勤劳、节俭、诚实、正直、孝顺、团结、互助等伦理观念,是羌族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和主流。这些观念通过上述各种形式在羌族民间长期流传,引导和规范着羌族人民的日常行为,是羌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38.
羌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时期,大量羌族由于战争和求生存的原因,主动或者被迫的迁入内地,促进了民族血缘的大融合。对于内迁的羌族,两汉政府采取相同和不同的措施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39.
[摘要]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动下,羌族移民的生计方式正在经历从“山民模式”到“补贴模式”和“非农模式”的转变,移民安置点的农业发展方式也将从“小农经济”转变为“现代农业”。对于从传统中走出来的羌族移民,这一转变既是造成他们当前贫困的原因,也是未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当对转变过程中羌族移民社区的贫困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出台配套政策帮助移民顺利度过生计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340.
[摘要]汶川地震及其之后进行的大规模、高强度的灾后重建使羌族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本文在分析羌族文化灾后重构背景的基础上从文化认同、文化结构、文化功能、文化运动四个方面对羌族文化重构形态进行了调研,并对羌族文化灾后重构的实践进行了理论反思,对“文化认同”“文化适应”、“文化的指导变迁”等经典理论在羌族文化重构时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