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3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羌族婚姻习惯法作为不同于国家制定法的另一种文化现象,在羌族婚姻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处理好婚姻法与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的关系,我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婚姻传统习俗,于1983年制定了施行婚姻法的<补充规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法制宣传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习俗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与人们的婚姻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法补充规定也面临着根据婚姻法和民族自治地方情况的发展变化进行修改,予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62.
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羌族传统文化是羌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文明的总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羌族传统文化在今天面临愈来愈剧烈的工业化与全球化的冲击过程中,又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打击.本文基于灾后重建过程中文化保护与发展中所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将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灾后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探求羌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原则、途径和方式,试图在呈现现状、分析问题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具体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63.
灾后汶川羌文化生态旅游区文化空间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型之一的文化空间的研究日益增多,国内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其内涵的阐释和保护路径这两部分,缺乏关于保护或重构的研究.以灾后汶川羌族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为背景,从文化空间与羌族分布的不完全重合性、文化空间存在原因的多样性和上位规划的缺失、忽略了文化的连贯性三个方面,分析汶川文化空间重构面临的复杂局面,并提出重构的四大原则,即尊重本土文化和历史、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步、按区域分层实现和以原住居民为本,希望能够解决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中的文化空间保护难题.  相似文献   
64.
徐献 《中国民族》2008,(7):F0002-F0002
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的夕格羌寨,虽然距离县城不远,但是,四面的高山阻隔了他们,使这里成为全乡惟一不通公路的寨子,与外界的隔绝,使夕格人始终保持着羌族人纯朴热情的性格,龙溪乡是汶川县羌族“释比”(即本民族中有威望的老人。汉语称为“端公”。他们是羌族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其传承靠口传心授。)  相似文献   
65.
曹智  何曼 《中国民族》2008,(7):24-26
邱光华,四川茂县人,羌族。 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大专,大校军衔。  相似文献   
66.
梁黎 《中国民族》2008,(10):57-58
9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民进中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文化学院、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等联合主办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羌族文化学生读本》首发式,并向四川地震灾区学校学生捐书1万册。来自灾区的北川中学、八一帐篷学校的师生代表灾区学校师生接受了这批珍贵的图书。与《羌族文化学生读本》同时出版发行的还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一书。《羌族文化学生读本》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本为学生写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读物。为一个少数民族写文化读本,在全国尚属首创。这本印制精关、内容丰富、适合中小学生的文化读本从写作到成书,仅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下了我国图书出版的先例,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一个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67.
卢甘国考     
本文就宋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卢甘国"这一名词进行考证,辨清了以往学界的误认,得出了卢甘国就是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源头的古羌族部落的结论。  相似文献   
68.
氐族是古代羌族、三苗和东夷族融合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氐族来源问题一向为学术界所关注,或认为来自羌族[1],或认为来自三苗[2],或认为来自南诏[3],甚至认为来自河北[4],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根据学术界关于东夷族、三苗西迁的有关论证,特别是考古学关于作为氐羌文化代表的寺洼文化具有江汉流域考古文化的某些特征———比如寺洼文化中的陶鼎,其特征是器形较小、敛口、浅腹、三实足、素面,这些特点与长江中下游湖北境内原始文化陶鼎的特征一致———结合作为氐族故乡的甘肃陇南地区所具有的特殊地理位置,推断出氐族的来源是羌族、三苗和东夷族。  相似文献   
69.
在高校羌族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的有效协作,能够进一步推动羌族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突破。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度重视舞蹈教学的规范化,学生学习也缺少深入实践的体验支撑,教学过程很难达到情感上的有效共鸣,难以实现对羌族舞蹈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为此,在高校羌族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应引入非遗传承人,开拓多师合作教学的新范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场景去体验、感知和探索,并在有效的课堂互动带动下,推动羌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0.
《后汉书》是羌族史研究最早、最周详的文献。范晔不仅对羌族尤其是西羌的历史变迁、社会组织、生活习俗和汉代的羌汉关系第一次作详实记载.留下宝贵的资料,而且他以一个历史学家敏锐的目光看羌汉关系和羌族对汉族的影响等等.在观点和方法上对后人多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