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3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羌族生活在中国西部高原山区,这一方水土以它的出产,养育着这一方人,也磨砺出羌族人勤劳、坚韧、勇敢的品质,形成了羌族人自己的自然观和适应方式。他们在其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观察了解与感恩敬拜,也对人的行为和能力保持着警惕反思与规范限制。他们的自然观和行为规范于今天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2.
在“5.12”特大地震中,39岁的王庆川的独生女儿、婆婆等12位亲人不幸遇难,家庭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他强忍悲痛,发挥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安民自救、恢复重建等繁重工作中。2008年7月,他临危受命,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又肩负起了全乡经济普查指导员的职责,负责全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93.
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羌族文化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大地震是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一场文化浩劫。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文化的重建,也是非物质文化的重建。羌族文化重建关系到羌族的未来走向,灾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也是尊重文化遗产与羌族民众的情感联系、鼓舞其重建家园信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4.
羌族碉房和碉楼建筑及其建筑技术是羌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村寨碉房和碉楼建筑受损情况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总结出羌族传统建筑的一系列抗震技术.提出在羌族村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应重视羌族传统碉房建筑抗震技术的传承和推广,促进羌寨的恢复重建和羌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95.
羌人的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族的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之上,是多神崇拜.他们所信奉的最高神是天神阿爸木比塔.诸神间存在隐约的等级关系,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和职掌,神灵世界也有初步的组织体系.在羌民对神的观念中已有"神…'鬼"的区分.在羌族人对神的观念中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白石崇拜".  相似文献   
96.
桃坪羌寨羌族传统音乐文化之当代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理县,它作为民俗旅游开发点,是羌族传统音乐“当代化”的典型,笔者通过对桃坪羌寨的实地考察,对羌族传统音乐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从音乐表现形式的嬗变、音乐风格的嬗变、音乐功能的嬗变、羌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空间移位四个方面对羌族传统音乐的“当代化”进行解析,目的在于希望更多的学者来关注羌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7.
清代羌族诗人董湘琴的纪游长诗《松游小唱》展现了松茂茶马古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诗歌虽曾口口相播,但范围局限于松茂古道沿途,时至今日,诗歌的价值已几近被历史所湮没,发掘、整理《松游小唱》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而言,《松游小唱》作为地方文化先贤的重要遗著,反映松茂茶马古道沿线羌藏回汉聚居地文化生存状态的宏大诗篇,也是应该予以保护的,并且极具发掘的价值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8.
国内外羌族宗教文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宗教文化以近代理论体系进行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民国时期的开创性研究,初步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前羌族保有的宗教文化的基本概貌和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期,该研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突破。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这段时期,羌族宗教文化研究可说是既充满活力又硕果累累,推动着该研究朝着忠实于羌民族传统文化本质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羌族地区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及其内涵、历史变迁,其与汉藏民族宗教文化之差异性与相似性的比较,尤其是对羌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羌族宗教祭司释比,还有待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大致确立了未来羌族宗教文化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9.
梁黎 《中国民族》2008,(7):73-73
6月13日-15日,为迎接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来自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北川县、茂县、松潘县的23位羌族民间艺人在北京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这些羌族民间艺人忍受着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在最短的时间内,艰难地从灾区走出来,聚集到一起。  相似文献   
100.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大成者。文章对在羌族原始宗教及羌族民族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释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