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31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59篇 |
社会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3月18日,《中国娱乐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因选秀节目一夜成名的某光头歌手卷入吸毒事件,被警方带走调查。当天下午,北京警方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声明,证实该明星为李代沫。4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对犯罪嫌疑人李代沫依法批准逮捕,李代沫认罪态度良好,表示将 相似文献
52.
邵子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5):41-44
小说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可以称之为生命叙事。它从对肉身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精神境界。对生命现实的沉痛反思,对人类心灵意义的叩问,并且力图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是生命叙事的基本使命,其最终的目标是催发、振奋人的蓬勃强健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3.
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就必须努力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潜心钻研理论,学会用理论指导工作。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不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上就过不了关。有些人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方向,在复杂斗争中站不稳立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究其根源,都与缺乏理论修养有关。无舵之舟,漂荡不定。失去理论导向,就会如舟之无舵一样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54.
黄道周的诗歌,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内忧外患的现实,表现出其独特的精神境界。诗歌中深重的忧国情怀和刚直不阿的人格精神尤其突出。其诗时刻关注国事,忧国忧民,表现出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而诗歌中所表现的刚直不阿、不谐流俗的人格精神,更是其一生品格的生动再现,永远感召着后人。 相似文献
55.
56.
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于偶然的外界刺激,突然出现的一种特别积极、特别有效、特别富于创造性的心灵境界。引发灵感的某一外界事物不只是灵感本身,它不过是艺术灵感借以发生的机缘。只有那些能够给予艺术家以创作最佳思维角度的启发,或者促使艺术家在创作当中形成最优神经联系,并且具有鲜明性、直觉性、针对性特点的生活现象,才能成为艺术灵感产生的机缘或者契机。 相似文献
57.
马凌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62-66
阮籍作为正始玄学和文学的代表人物,其玄学理论的重心,在于建构了一个形超神越的“无”的精神境界。这一境界兼有哲理性和诗性,成为阮籍玄学和诗歌的联结点,对阮籍诗歌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从诗歌旨归和阮籍思维方式、心态等方面分析了这种影响,强调指出了“无”的精神境界既缓解了阮籍的悲哀,又加深了他的悲哀,这使阮籍诗歌既宏放高迈,又沉郁悲凉。 相似文献
58.
苏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5):121-125
本文以《离骚》为文本,以《山海经》神话为主要依据,试图从政治理想、生死观念、文化取向三个方面,探寻屈原以宗族之恋为主的独特的精神境界、文化体系及其重要的思想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59.
心理、人格和精神的关系是一种升华或超越的关系,人只有具有精神,才会成为真正的人。人格是人性的现实化,具有动力、能力、品质和精神四个层次结构,其中精神是最高的层次,主导观念、最高理想和基本信念是其核心结构。精神是人格的灵魂,在人格中居于统率地位,对人格中其他三个层次的要素起规导作用。人格及其各要素的形成都自觉不自觉地以主导观念为依据,并受其规导;最高理想决定着人格理想的一致性、人格运行的方向乃至人格层次;基本信念则可以调动人格的各种因素、凝聚人格的各种力量去追求最高理想的实现。就个人而言,精神有不同的境界,精神境界与人格境界、人生境界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精神境界是提升人格境界的结果,人生境界则是人格境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60.
吴相洲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本文所探讨的是“盛唐之音”这个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指出争论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普遍把盛唐之音这个的复杂的现象做了简单化的处理,只取其中一两个特征当作盛唐之音的全部内涵。文章认为,盛唐之音,即盛唐诗的总体风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兴象玲珑、骨力遒劲、神采飘逸、平淡自然四点内容,由诗人的行为风范、思想性格、精神境界、表现手法、构思方式、审美观点六个因素在不同层次上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首次对风格的内在结构做了分析和规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