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主要体现为孔子、孟子与荀子的人学思想,具体而言:人的本质:孔子提出“仁“;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人的价值:孔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有贡献;孟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天爵“、“良贵“;荀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人有“义“。人与自然: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天人合一“,但《论语》中相关话语却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孟子讲“知性“则“知天“,体现了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荀子提出“天人分异“的思想。人与社会:孔子强调了人对社会的责任;孟子反对杨朱的“为我“思想,折射出孟子注重群体价值倾向;荀子提出“明分使群“的观点。人格与精神境界: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圣人,孔子认为,能够“博施于民而济众“的人就是圣人;孟子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只有做到“尽心、知性、践形“,才能成为圣人。先秦儒家人学思想既有合理性的因素,也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其合理性因素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2.
王华 《可乐》2011,(2):66-67
不打不相识我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一天晚上,轮到我开末班车。很晚了,坐车的人不多,还没走到一半路程,车上的人就下空了。我正准备加大油门,早点将车开到终点交差,上来了一位美女。她站在投币箱前一摸口袋,说:"糟糕,忘带钱了。"她已经上车,赶下去不合适,让她白坐也不行,于是,我掏出两元钱递给她。她接过钱,说:"谢谢,我一定会还给你。"  相似文献   
63.
一、谈玄与成佛中华思想文化史上,在人的自我尚未从自然整体的湮没和束缚中获得解放和独立的主体性以前,以追求无我之境的方式达到对儒家名教纲常的超越,达到从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64.
过程意识源于过程哲学,属于现代哲学的一部分.它体现了现代人的人生智慧.其精髓在于视人生为一个过程,对待人生、对待生活重生存而不重占有,重过程而不重结果,重体验而不重名利.竞赛类节目要以过程意识为指导,为支撑.过程意识对参与竞赛活动的各方,都具有启发意义.过程意识使竞赛活动有了超乎世俗功利的哲学和审美意义,使竞赛节目有了灵魂与精神深度,使参与节目的各方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65.
日前,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干部要有五平之心》的文章,从为人处世讲平等,谋事干事重平实,发展进步需平稳,名利得失要平衡,精神境界求平和等五平之心,诠释了领导干部应如何处世用权。笔者认  相似文献   
66.
徐浩程 《决策探索》2013,(21):60-61
领导人在地方或者基层工作中,除了提升精神境界之外,也十分强调自身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锤炼。  相似文献   
67.
方永刚同志二十二年如一日,把三尺讲台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他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在苏州市委党校教研人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近日,苏州市委党校举行了教研人员学习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与会者抒发了对方永刚的崇敬之情,表示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努力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本刊刊发部分教师的发言,以进一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6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目的是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为达到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目的,教师应注意利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隐性知识,并使之与时事热点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69.
兴起于20世纪初的人间佛教已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形态.人间佛教对关涉现实人生意义的幸福理念有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认识.太虚大师通过生活之改善、德行之改进、定心之改进、净慧之改进以及净善之圆满五个阶段的阐发,展现了其人间佛教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即把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及当下幸福的实现作为其幸福观的核心理念.该理念一方面净化和提升了世俗生活的境界和意义,同时又彰显了对永超苦海的极乐世界的向往和对超越性的人生永恒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70.
本文所探讨的是“盛唐之音”这个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指出争论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普遍把盛唐之音这个的复杂的现象做了简单化的处理,只取其中一两个特征当作盛唐之音的全部内涵。文章认为,盛唐之音,即盛唐诗的总体风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兴象玲珑、骨力遒劲、神采飘逸、平淡自然四点内容,由诗人的行为风范、思想性格、精神境界、表现手法、构思方式、审美观点六个因素在不同层次上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首次对风格的内在结构做了分析和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