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87篇 |
免费 | 221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3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207篇 |
人才学 | 9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657篇 |
理论方法论 | 317篇 |
综合类 | 5545篇 |
社会学 | 340篇 |
统计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186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252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185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42篇 |
2016年 | 171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455篇 |
2013年 | 397篇 |
2012年 | 523篇 |
2011年 | 605篇 |
2010年 | 564篇 |
2009年 | 521篇 |
2008年 | 649篇 |
2007年 | 602篇 |
2006年 | 517篇 |
2005年 | 486篇 |
2004年 | 510篇 |
2003年 | 395篇 |
2002年 | 436篇 |
2001年 | 307篇 |
2000年 | 236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杜书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
《闲情偶寄》是李渔的一部寓“庄论”于“闲情”的“闲书”。作者在《凡例》中的表白半是矫情、半是真言。矫情者谓李渔出于避祸目的,故意说给当政者和正人君子者流听;真言者谓在艺术形式和审美作用方面,李渔真想避免“庄论”“正告”而用“闲情”笔调以增文章魅力。他继承明代“性灵”小品传统,着意言事、抒情,使《闲情偶寄》成为一部用生动活泼的小品形式、以轻松愉快笔调写成的艺术美学和生活美学著作。取代一般理论文字的书卷气甚至道学气的是该书平易近人的人情味和浓重的“市井”气、“江湖”气。该书内容丰厚,力戒陈言、追求独创,影响甚深甚远,版本繁多,流布广远 相似文献
62.
郭必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3)
高校每位教师和科研人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每所高校都有代表其水平的各种层次的特色学科,特色学科种类和层次具有多样性,发展具有时间性。特色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资源利用效益,提高科研水平,更主要的是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3.
宗教的美学理想和美学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显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在能够按照“美”的要求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他说“劳动创造美”,又说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事物”①。换言之,人的审美需求、美学理想、美感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64.
赵红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通过分析古希腊美学的历史发展和内在结构,并结合对当时的艺术实践和艺术作品的阐发论证,认为客观主义和科学精神是渗透于古希腊美学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5.
我国文艺史上,一些曾经在创作上大智大慧、著作等身的作家艺术家,当他们解读、评判别人的作品时,却时发谫言陋语。于是就给我国古代的诗话、词话、文话、画论等美学典籍留下许多虽经激烈争论但却不曾、也不可能作出科学阐释的美学讼案。这是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理论观念的超前性、执著于“美的规律”的追寻以及把理论探讨辩证统一于一个完整过程等理论特色。对这些美学聚讼进行认真整理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文艺创作和鉴赏中的一系列深层规律,而且在方法论上也可以使我们受到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66.
刘正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2)
目前学术界对于变形的定义尚有缺陷,变形的定义应该兼及审美错觉、超常艺术符号以及改变生活原形的本来面目三项。文章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心理学角度探索了诗歌变形的动力机制,从符号学角度探索了变形的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67.
王志刚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9,(6)
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美都是离不开丑的。丑是多元的,千变万化的。仅仅把丑的美学作用看作是对美的陪衬,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在文学创作中,正确认识丑的本质,研究它的审美价值,探索化丑为美的艺术途径,是美学研究中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8.
陈军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论述了当代美学研究中,过程美学 一种运用过程理论的方法研究和思考美学基本问题的美学理论,在考察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学说所作的探索和思考,极富创见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过程论的伟大学说和思想,并将其运用于美学研究的实际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9.
杨成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16(1)
《先秦美学思想史略》一书,简要而系统地勾勒出先秦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其中对甲骨文和金文审美意识的研究,对庄子美论、美感论和艺术创造论的阐释,对《周易》以及屈原美学思想的评价,都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70.
吕汉东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结合艾青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考察了他的独树一帜的诗学美学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着重从真、善、美三个层面讨论了这一诗学美学体系的内涵,进而分析了它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并指出了其时代限局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