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58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286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弗格森在其史著中既肯定了历史的进步,又表现出了大量厚古薄今的观念,致使众多学者对弗格森是否是历史进步论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实际上,弗格森赞成的是一种曲线型的历史进步。一些学者将弗格森这种厚古薄今的观念,归因于他有特殊的高地情结。事实上,这同他的高地背景并没有特别的联系。他的崇古抑今的观念是因其对美德的重视,而他在考察人类历史进程时,如此强调美德的作用,是同他的政治思想、他对历史的考察和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态度有密切的联系的。但对美德促进的历史进步如何成为可能?弗格森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2.
江涛 《经营管理者》2013,(6X):347-347
<正>职业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同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样,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必经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道德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反映在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也愈加突出,人民群众对职业道德的呼声也愈加强烈。就企业而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推动风气好转、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美德即知识"已经成为千年流传的名言警句,在哲学界被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重要哲学命题。哲学价值就在于对问题的不断反思与解释。以当前哲学界对此命题的研究为基础,以哲学认识论的观点,在肯定"美德即知识"命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的判断下,从社会政治、思想价值、哲学风格三个方面重新对此命题进行真伪辨析,进而对这一命题的哲学内涵进行了论证和阐述,肯定"美德即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积极意义,德性伦理在现代哲学认识论中受到更多关照,追求向善的幸福生活便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4.
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坚持"四德并举"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5.
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源远流长 ,构成了中国优秀道德传统的主要根基 ,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大环境下 ,夫妻平等和睦、对未成年人教育严格、尊敬老人。可见 ,倡导传统家庭美德 ,“古为今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6.
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国优秀道德传统的主要根基,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大环境下,夫妻平等和睦、对未成年人教育严格、尊敬老人。可见,倡导传统家庭美德,“古为今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7.
《联邦党人文集》作为自由共和主义的传承之作,对古典共和主义理念做了几个方面的颠覆,即由直接民主、“忘我”的美德观置换为间接民主、“勿忘我”的美德观。在法律系统上也完成了由大陆法系向普通法系的转换。并由此在共和主义理念中增加了宪政品质。  相似文献   
118.
黄勇 《社会科学》2020,(10):130-141
随着美德伦理学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复兴,无论是在英语世界还是在中文世界,不少学者都试图论证儒家伦理学也是一种美德伦理学。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持异议的学者,如南乐山(Robert Neville)、李明辉、安乐哲(Roger Ames)和萧阳等,认为不能将儒家伦理学刻画成美德伦理学。虽然争论儒家伦理学是不是一种类似于西方哲学中某种历史形态的美德伦理学(如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或者休谟主义的、或者实用主义的)本身并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把美德伦理学看作是一种理想的伦理学形态,并与同样作为理想形态的其他伦理学(如义务论和后果论)相区分,然后再讨论儒家伦理学是否是一种美德伦理学,则具有一定意义。在这种意义上,美德伦理学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健康的、没有缺陷的、真正的即好的人的问题,而伦理学的所有其他问题,包括什么是对的行动的问题和什么是恰当的道德原则的问题,都是从这个首要的问题中推演出来的。就此而言,我们确实可以合理地将儒家伦理学,如果不是作为历史形态的伦理学,至少是作为理想形态的伦理学,看作是一种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119.
120.
古典目的论强调来源于自然的正当性,在这种视域下,人们通过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达到善的目的,以德性的活动实现其生存意义。而在人类进入机械论的宇宙观之后,目的论的崩塌使得人们重新寻找生活的依据,其中道德居于何种位置变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疑难。在对二者的协调中,康德致力于通过人是目的的论证来使它们重新得到统一,重树道德的权威,可结果却并不能帮助人们找回自身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或许通过对美德的回归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是一条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