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84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473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1331篇
社会学   341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比的感性源头与思维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比”与古人感性生活在表层形态上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体现于男女双人舞中的那种双方意得心许、“超乎空间力的关系”,却始终受到了格外的重视,并从二人间的亲密、和谐被扩展、提升为社会群体内部的和谐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最后凝结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智慧。这种变化表现在语言学上,则是比的含义从“匕者,比也,比于牡也”到“比者,密也”的外延扩展。而这一变化过程也正是比法思维从孕含于感性生活到被抽象为一种认识、思维方法的早期生成过程。无论作为修辞手法,还是作为表现手法的形式化的比,都不可能将比法思维之原型所具有的那些感性内容给予完满的表达。因此,比法思维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在文学艺术领域使抽象化、形式化的思维模式重新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主体体验。这是比法思维发展的又一个阶段,亦即它作为具象化的艺术思维的阶段,历来的研究所重视的也正是这个阶段。但是,仅仅止步于此,而忽略了这种民族思维的历史生成,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后来“比兴”概念特定的伦理教化内涵以及比兴体诗特定的审美特征等等都必须在弄清比法思维历史生成过程的前提下,才可得到根源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以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在审美活动中人的视觉和听觉的不同特点,了解和掌握审美感官的特点,就可以在美的形象诉诸感官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可以更有成效地在美的世界里遨游。  相似文献   
33.
篮球传接球“球感”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练习,并提出各种要求,应多触球.练习和基本教学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同步进行,不可偏一,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即时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34.
35.
顾客消费情感对顾客满意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作者在广州某高校内的餐厅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探讨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顾客情感和顾客满意感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顾客感觉中的软质量直接影响顾客餐后的正面情感,而顾客餐后的正面情感直接影响顾客满意感;顾客对软、硬质量的期望与服务实绩之差对顾客餐后的正面情感、顾客满意感都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顾客对软质量的期望与服务实绩之差对顾客餐后的负面情感也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此外,顾客餐前的情绪也会影响顾客餐后的情感和顾客对自己就餐经历的评估。  相似文献   
36.
以陕西省岐山县G村社会调研数据为基础,对西部农村居民的政治关注度、参与度、满意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认为西部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不高。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的人口学变量以及政治效能感因素,研究发现:人口学的关键变量、内在与外在的政治效能感均对政治参与有显著影响,为此提出通过有效的社会治理举措,以改善人口学变量中关键因素,提升农民的政治效能感,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37.
唐君毅指出,人的心灵对于有价值的对象会自然产生爱慕之情,这种好善恶恶、愤悱向上之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即知即行的心灵活动。它所感知的价值理想,作为既真实又应当的命令,先实现于内心,再求被实现于现实世界。人的生命心灵中原始的至性至情能超越"我执"的限制与封闭,而达至我与他人他物的同情共感。这便是"分别我执"的超越,也是心灵的感通。唐君毅指出最充实圆满的宗教精神能展现天地人三才之道,源于人之精神超越性的最高表现。他以"超越的感通"来表示人的这个超越向上的向度。我们可以用唐君毅描绘人之仁心客观化为天心的历程来表示人在此的超越性。这是一种对人本身之"无限心量之具体内容"的深切领悟。如此向上超越感通的信心便是来自于人性中愤悱向上的好善恶恶之性情。  相似文献   
38.
互联网作为影响居民社会冲突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0),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冲突意识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社会冲突意识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还会通过社会公平感、政治信任感和社会信任感的中介作用对居民社会冲突意识产生间接影响。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冲突意识的影响,在中国城乡区域人群中具有差异性效应。此外,少数民族居民社会冲突意识水平显著底下,与受教育程度和主观阶层认同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9.
女性在跨国婚姻中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质性研究的角度,采用个案法、访谈法对6名女性在移民外嫁充当家庭主妇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婚姻背景下家庭主妇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偏低,涉外婚姻中家庭主妇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态令人堪忧,需要引起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0.
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还能提升自我约束力,耐力和毅力等等多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应开展文化活动塑造学生成功体验、组织榜样示范打造正能量效应、创造宽松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正确引导、强化自身目标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