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5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94篇 |
劳动科学 | 21篇 |
民族学 | 30篇 |
人才学 | 56篇 |
人口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488篇 |
理论方法论 | 92篇 |
综合类 | 1362篇 |
社会学 | 350篇 |
统计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252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71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92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刘庆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2-45
教育隔离主要表现为学校隔离,在不同性质的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之间就处于一种空间隔离的状态。调查发现,学校作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化的主要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蕴含了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的不同社会交往逻辑。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发展同伴关系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局限,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触的大部分是相同身份的同学,与本地的学生几乎处于隔离的状态,对他们的社会融入感产生了负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融入感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社会融入感不仅具有代际传承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82.
韦耀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26-127,130
集体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学生的集体效能为解释学校学生行为提供了理论工具,为考察大学生行为水平的动机性效果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大学生集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包括获得性经验、替代性经验、社会说服、生理和情绪激起等。要提高大学生的集体效能感需要帮助他们体验更多的成功性获得性经验,树立榜样,增强替代性经验,团体成员之间或上、下级之间进行有效的反馈,培养大学生团体的正性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83.
张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38-43
夏志清教授曾认为“感时忧国”精神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其他各历史阶段的文学是不存在该精神的。但是,如果仔细辨析“感时忧国”精神的源流,深入分析十七年文学相关文本,我们会发现该精神不过是积淀在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深层的忧患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置换与发展,它在十七年文学中并没有全然消失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对此,夏志清的相关文章也是充满悖论的。 相似文献
84.
以共建共享理念引领人民增强获得感有助于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共产党执政权威。获得感的提出对
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我国人民获得感目前存在物质基础尚不牢固、获得感的分配结构尚待完善、
获得感的精神建设亟需加强等问题。在共建共享理念的引领下,要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人民增强获得感提供机制保障;要推进
民生普惠,作为人民增强获得感的决胜要素;要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人民增强获得感的网格网络;要推动公共产品
供给,打通人民获得感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85.
论政治效能感的作用机制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政治效能感的含义和意义,即政治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影响政治活动的能力的信念或信心.政治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进一步详尽分析了政治效能感的作用机制:它能影响个体的政治选择过程;影响个体对政治活动的思维过程;影响个体执行政治活动的动机过程;影响个体对政治环境的情绪唤醒过程.相应地提出了培养政治效能感的途径:构建成功经验;重视积极的替代经验;实施现实化的言语劝说;控制负性情绪唤醒. 相似文献
86.
87.
沈亚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87-96+2+144
江湖诗人多生活困顿、四处干谒,而南宋繁荣的经济与文化又培育了他们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欲望,其悲喜多和生计、感官和身体密切相关,具有近世性。他们笔下的饥寒劳顿不再具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形而上意味,而南宋理学对羞耻感的多方塑造,更凸显其面目举止之“可羞”。他们在诗画创作中大量引入梅花,且通过文字、图像,将梅花塑造为遮蔽/彰显自我的符号,“嚼梅”则是其获得情感升华的独特途径。江湖诗人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即将梅花展示为面容,以一百幅图呈现梅花由荣而悴的过程,并配以五言诗,写梅、画梅,“捋香嚼粉”,以获得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88.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居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绩效即有效性包括客体有效性(社会的评价)和主体有效性(主体对社会评价的主观体验)两个方面。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绩效的积极、自信、有为的评价即主体效能感,是主体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和精神动力。文章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主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9.
托尔斯泰从1877年开始研读《道德经》,到1909年11月止,历时30多年.他曾说老子的学说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事实也是如此,以爱感优先论重构人的世界观的思想就是一个方面的证明.托尔斯泰和老子的以爱感优先论重构人的世界观的思想是基于这样的路径:爱是人之本性,是人的内在价值并拥有优先法则,是人的共同体精神.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