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99篇 |
免费 | 369篇 |
国内免费 | 17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333篇 |
劳动科学 | 291篇 |
民族学 | 349篇 |
人才学 | 819篇 |
人口学 | 178篇 |
丛书文集 | 4184篇 |
理论方法论 | 1135篇 |
综合类 | 11643篇 |
社会学 | 3171篇 |
统计学 | 4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297篇 |
2022年 | 329篇 |
2021年 | 489篇 |
2020年 | 394篇 |
2019年 | 406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368篇 |
2016年 | 485篇 |
2015年 | 844篇 |
2014年 | 1727篇 |
2013年 | 1530篇 |
2012年 | 1686篇 |
2011年 | 1971篇 |
2010年 | 1919篇 |
2009年 | 1940篇 |
2008年 | 2205篇 |
2007年 | 1532篇 |
2006年 | 1332篇 |
2005年 | 1124篇 |
2004年 | 954篇 |
2003年 | 845篇 |
2002年 | 701篇 |
2001年 | 661篇 |
2000年 | 549篇 |
1999年 | 276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103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作为特殊的思维主体,历史学家的思维结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个体角度看,史家历史思维系统内在心理因素具有三个层次:内隐动力层、理性智慧层和信息概念层。每一层次在史家历史思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形成史家独具个性的历史思维图式。从社会角度看,史家的历史思维并不是单纯的个体思维,而是受历史、社会、阶级、学派等多重因素制约,具有明显的群体社会化特征。从思维序列看,历史理解、历史判断和文本表达构成了史家历史思维递进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史家历史思维能力与结果即贯穿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82.
学习倦怠指的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但又必须要学习,进而出现厌倦、沮丧以及疲乏等逃避学习的行为。据调查,很多中职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的情况,这将对中职教育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通过心理导向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相似文献
83.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必备环节,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企业绩效和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与模糊数学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4.
论日本人自我认知的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85.
证人作为诉讼权利主体之一,在司法实践中,不论是其作证义务的履行,还是其诉讼权利的受保护方面均存在着严重失衡。在我国的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比例极低。若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尴尬状态,需要从立法、执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决策成员评价部分决策方案的大群体决策问题可视为属性残缺效用值矩阵下的大群决策问题.文章将残缺效用值转化为区间教形式的效用值,形成了大群体关于全部决策方案的区间数效用值矩阵;对大群体成员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定成员权重,将该权重和区间数效用值矩阵合成获得了决策方案的排序向量;提出了群体意见反映度指标度量群决策结果反映群体意见的程度,对群决策结果进行评价;提出了成员意见差异度指标修改相应成员的效用值向量. 相似文献
90.
在涉财犯罪的刑法讨论中,更多关注于占有这一类罪的保护法益和逻辑基点,虽然厘清了基本概念、积聚了广泛共识,却也存在理论不能一致、实务不便释疑的不足。对涉财犯罪人际关系的实质内容即非法占有的讨论,必须基于刑法所具有的惩恶的伦理本质、主体自治的伦理基础、利益平衡的伦理目标等基本理念。防止损害是刑法干预的正当性原则,这意味着只有从双方性的伦理基点和失衡性的反伦理特性两个层面,才能对非法占有的伦理认知运用于刑法讨论之中。关系双方的确立、原占有状态和占有移转是非法占有的基本构造,相对方以其单方强制造成原占有人的净利益受损是非法占有的刑法界定。取用之争、原占有状态的认定、利益平衡的考量、双方的主体确定、交付意思五个方面展现了非法占有在刑法适用中的解释功能,这就要求非法占有在刑法中的有效运用中,急要调整刑种结构,理顺双方化的刑法逻辑,树立谦抑的刑法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