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晚清状元张謇的故居——濠南别业是南通博物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建筑建于1914年,英国式,四层,建筑面积2438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孙支夏设计,是中国近代优秀的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林则徐《答奉化令杨丹山明府国翰书》的合理解读与论证,可以得出该信的成文时间是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该信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文字记载,对于研究林则徐早期禁烟活动、林则徐的司法实践及林则徐与杨国翰的关系等极具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33.
有朋自远方来,尚能饭否?许久不见的同学和朋友,好容易凑在一起,聚会喝酒.哪里是最实惠的选择?  相似文献   
34.
由我国著名佛学家周叔迦先生与其弟子苏晋仁先生前后历四十寒暑而成的辉煌巨著《法苑珠林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是目前《法苑珠林》的最好校注本。然因《法苑珠林》收佛教文献来源相当复杂,且又多佛教术语、当时口语俗语等,笔者精读数过,发现《校注》中有些校点和勘正可再推敲,故不揣浅薄选取数则略加考辨,敷衍成文,以就正于方家。1.“若有众生得于重疾,疗以自药。”(卷四七“引证部第二”,第1438页)按:“自药”不成为词,“自”当是“良”字形讹。“良药”才能治疗重疾。大正藏本《大宝积经》、《法苑珠林》引此正作“良药”,可据改。2.…  相似文献   
35.
杨波 《兰州学刊》2007,(12):126-129
《新序》、《说苑》是刘向编撰的两部历史故事集,每部书中都有一些故事与《韩诗外传》所载内容大体相同.文章通过对这些故事中同题异旨,即叙述内容相似、主题立意不同的篇章进行比较,从而疏理出故事类编体裁的演进轨迹和编辑原则,并对刘向个人的审美趣味做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36.
昭明太子《文选》编撰前曾有两部诗歌选本《诗苑英华》与《文章英华》 ,分别出自刘孝绰和萧统之手。考察两书的编撰情况及其体例、标准等文学思想在《文选》选文定篇中不同的反映 ,可以使我们明白《文选》编撰的灵魂人物是昭明太子萧统 ,刘孝绰作为东宫首席学士发挥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7.
翰林制度始于唐代,定型于宋代,翰林院成为朝廷重要的选才、育才、储才之地,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翰林学士的经筵与日讲活动对于皇帝处理政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政治功能上,翰林院经历了由精英政治向史学功能转化的历程,翰史合流始于金代,完成于明清。中国封建社会这一独特的翰林制度体现了史学同政治、史学同现实、史学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学术界对翰林院的研究重点今天依然停留在关注其政治功能,对翰林院的史学属性尤为忽略,所以,探讨翰林院的治史功能对培养今人关心政治、观察历史,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刘向小说艺术成就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早期小说,刘向的作品在记人、叙事、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它们或通过生活片断、传闻轶事、片言只语表现人物特征,或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它们叙事完整曲折,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它们成功运用了对话、细节、对比描写等艺术手法;它们的语言简洁而传神,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有一些作品堪称中国古代早期小说精品.  相似文献   
39.
《法苑珠林》是研究佛教文化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一部上乘的古籍整理著作,但其中的校勘偶有可商之处,文中对该书的二十二处校勘提出商榷和补充。  相似文献   
40.
由<说苑>上溯历史故事在先秦古籍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到核心的发展过程.第一次转变是从"史"到"文学"的转变,第二次转变是从"文学"到"史"的回归.两次转变的质素不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刘向采用历史故事著书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说苑>一书中,对历史材料的处理也有多种方式.尽管<说苑>的文体归属至今仍无定论,但它在中国小说文体形成之链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小说观念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