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28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12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046篇
社会学   252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明末清初的江南士人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在日常生活的颐养中,江南士人的颐养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主体精神的调养上,即“以心为乐”。因此,江南士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任意事情中找到精神之乐。江南士人将日常生活转换成一种审美化的资源,这使士人的身份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2.
穷尽收集<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六册)中的"心"符字,从中择其要者50例,分字形不见于<说文>的从"心"之字、字形见于<说文>而意义不同的从"心"之字以及形扣义同于<说文>而义不行于后世的从"心"之字等三类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大量从"心"之字在战国楚简中出现应非偶然,也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现象,应当具有深刻的人文意蕴和社会原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楚简"心一符字的大量出现应与战国时期盛行的心性之学有某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性之学在战国楚地的流行.  相似文献   
33.
34.
语法翻译法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着优势但也有不足。从我国独特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从外语教学实践等视角来看,语法翻译法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适用性及存在价值。而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存在局限性,为适应变化的英语教学形势,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语法翻译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坚持语法翻译法准确、流畅、得体相结合;重视阅读和语法能力;强化语音语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认识母语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35.
杨昌济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伦理学家。杨昌济治学严谨,道德高尚。他坚信他的伦理学,努力向学生灌输一种公正、道德、正义、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准则。其生平和伦理思想很有研究价值。本文试图揭示他的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并阐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6.
论《坛经》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坛经》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自性自度的解脱观,无 念为宗的思维观。并从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与中国文化艺术的相互关 系,对现代社会和人生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坛经》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7.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理论知识和宽厚的仁爱之心.理想信念是做好教师的精神动力,道德情操是做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渊博的理论知识是做好教师的根本基础,宽厚的仁爱之心是做好教师的根本保障.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好教师的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38.
时下研究朱熹道学派文学的论著不少,而对以陆九渊为首的南宋心学派文学却罕有人问津,在宋代文学研究中可谓缺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陈忻的《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一书对陆派心学颇有所得,并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清理了该派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得出了中肯的结论。陆九渊开创的象山学派,或称“心学派”,并不以文学著称,但与朱熹道学派一样,他们也很关注文学。当然,他们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又深深打上理学的烙印,或者说是以理学(包括心学)的眼光和观念来审视和诠释文学的。陆九渊曾在贵溪象山讲学,故世称象山先生,有《象山先生文集》二…  相似文献   
39.
"心赏"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语,意思是心灵的欣赏,与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所讲的"内在感官"类似。中国现代美学家邓以蛰、冯友兰等人力图将"心赏"提炼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学概念。王一川在冯友兰和宗白华的基础上,用"心赏"来论证艺术公赏力。"心赏"可以成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概念,而且尤其适合作为艺术学概念,我们可以将"心赏"界定为针对艺术的高级"欣赏",以区别于包含自然、日常生活在内的一般"欣赏"。找到独特的概念,是艺术学学科建构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0.
“虚灵明觉心”是唐君毅先生建构形而上学的道德修养基础。本文分析了唐君毅“虚灵明觉心”思想的来源、特点及学者对此“心本体”理论直接与间接的批评意见,认为唐君毅“虚灵明觉心”形上本体论是一种“人义论”“人本论”性质的“现代性真理”建构,具有现代人文的开创之功,并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哲学诠释厘清了一条可行性道路,同时也有理论上的瓶颈及深度上的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