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46篇 |
免费 | 187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5篇 |
劳动科学 | 39篇 |
民族学 | 402篇 |
人才学 | 286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505篇 |
理论方法论 | 323篇 |
综合类 | 11438篇 |
社会学 | 1309篇 |
统计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43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252篇 |
2020年 | 238篇 |
2019年 | 342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298篇 |
2016年 | 359篇 |
2015年 | 574篇 |
2014年 | 1231篇 |
2013年 | 1023篇 |
2012年 | 1225篇 |
2011年 | 1467篇 |
2010年 | 1343篇 |
2009年 | 1334篇 |
2008年 | 1277篇 |
2007年 | 1060篇 |
2006年 | 815篇 |
2005年 | 710篇 |
2004年 | 597篇 |
2003年 | 509篇 |
2002年 | 547篇 |
2001年 | 406篇 |
2000年 | 269篇 |
1999年 | 148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夏日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1):109-111
本文就篇章具象纽带的翻译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翻译中应考虑具象的完整性,语法的随意性和标点的缺失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92.
曾素英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7,20(4):556-558
分析了中国翻译史上不同时期不同译者在翻译佛经时对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的取舍和偏好,阐述了佛经翻译的变化和发展,并指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两种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原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93.
周庭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3):386-387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 ;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 ;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 ,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94.
陈凌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6):104-105
本文从大学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角度 ,对如何看待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以及对为了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采取的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
耿延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52-54
翻译是一种双语行为。既要侧重于研究原语、解读原文文本,又要侧重于研究译语,在原文与译文文本表现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表现法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将“获得的意义”落实到得体的目的语文本中。本文着重研究翻译表现法的基本原则,根据译者对意义把握和意义表达程度的深浅,翻译再现的层次可分为表层翻译、中介层翻译和深层翻译。 相似文献
96.
邵益文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104-108
出版学应该与新闻学一样,并列为二级学科。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要有针对性、应该和出版实践紧密结合。要为出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实用人才。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更要强调德育为先。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修养和教育经验,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要有相当高的境界。编辑应具有专业知识作背景,出版社从社会上进人要补编辑出版业务这一课。出版社录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要实事求是。骨干课程的设置应适合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贴近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97.
陈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2)
翻译“等值”或等效问题是译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分别从语言学角度和文化视角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比较文学变异学将翻译中的变异作为研究支点,“跨语际变异研究”成为译学研究的新范式,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探究并揭示文学变异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对翻译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
熊舒琪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6)
《华严经》是华严宗立宗凭依的主要经典,在隋代以前,由于华严经论之学的框架尚未建构形成,因此《华严经》处于经学的独立流布时期。本文将梳理《华严经》及其支品、眷属经的翻译过程,并考察隋以前华严典籍的著录与流传状况,试图从文献学角度描述《华严经》初传时期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99.
江昊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5-139
生活在以“半开放半封闭”为鲜明时代特点之清末——民国初年的林纾,以其不懂外语而与其他译家共同承担翻译任务,并采用“大胆”的翻译策略而一直以备受争议的身份存在于译界与读者视域之内。不懂外语,便无译者主体性吗?采用“大胆”翻译策略,皆因译者受制于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的双轭制衡而体现译者的“伪主体性”吗?身为译者,林纾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以“一仆二主”(译者从属于原作者与读者)为前提,或以实现译者主体性与作者主体性及读者主体性“良性沟通”为体现吗?上述问题,对于研究时局发生鲜明、剧烈动荡的清末——民国初年间“开放与封闭双氛围”下之翻译主体间性具有积极意义。为更深入研究清末——民国初年这一开放与封闭双氛围下的翻译主体间性,文章立足于清末——民国初年这一超文本语境变量,以林纾及其译本《黑奴吁天录》为例对翻译主体间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刘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8-120
人类对颜色本身的视觉感受是一样的,但由于中德文化背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其各自文化所赋予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就有所不同。文章对德语中的几个基本颜色词汇予以举例分析,探究中德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简单分析汉德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跨文化问题,从而提高译者在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