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77篇
管理学   152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263篇
人才学   223篇
丛书文集   1681篇
理论方法论   203篇
综合类   10008篇
社会学   1064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1018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1005篇
  2011年   1216篇
  2010年   1125篇
  2009年   1075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895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翻译和创作共同促动了汉语的现代化进程,而以翻译为功更高;考察现代中国语言与文学的现代化,必须注意到一个特殊现象--许多人兼作家、翻译家于一身,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个领域辛勤劳作,推进了现代汉语的形成.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切入对现代文学和现代汉语的研究,揭示出在现代民族国家创建初期,语言和文学的现代化就是由这样一批一身二任的人推动的.他们的功绩值得后人尊敬,他们的教训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52.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一直到周恩来、毛泽东辞世以前,唐闻生和外交部的另一位风云人物王海容作为优秀的翻译,几乎参加了这两位伟人与来访各国政要、知名人士的所有会见,在外交界乃至中国政坛崭露头角。她的倩影总是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身边出现,可以说见证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时刻。三年轻松读完北外五年的课程唐闻生的父亲唐明照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深造,在大洋彼岸为党的事业奋斗了十余年。母亲张希先出身华侨世家,曾是燕京大学“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先锋。他俩在异国结为伉俪。1943年春天,在布鲁克林区一家普通的产科医院,一位小女孩呱呱坠地,她就是唐闻生。  相似文献   
153.
奈达(Eugene A. Nida)的等效翻译是目前最佳的翻译理论理论原则,尽管它仍有许多不足和不实用性,但我们不可忽视它在目前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4.
借助Pragglejaz团队的“隐喻识别程序”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的隐喻进行分类描述,从认知关联视角切入对各类隐喻翻译进行案例分析。为实现白皮书类外宣文本国际传播的最佳社会效益,最大语境效果、共同的语境假设以及交际传播的目的是译者在实现隐喻跨语际转换时的重要考量准则。  相似文献   
155.
从晚明至清中叶,虽然《圣经》汉译并未成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的首要目标,但仍有传教士在译经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出版了一系列源于《圣经》的节译、编译文本,更有人克服罗马教廷和清廷的限制,尝试翻译整部《圣经》。近期学界较为关中文作者简介:注清中叶法国耶稣会士贺清泰(Louis Antoine de Poirot, 1735—1813)所翻译的译本,主要探讨其汉文版——或称为《古新圣经》——的译经原则和方法、白话文体特色,并扩展至对其满文版传抄历史的考证,以及对满汉合璧版的语汇和文体的研究。不过,贺清泰译本在后世流传的情况相当复杂,目前尚有多种满文及汉文抄本散藏于各地,相关研究仍存在疑问和疏漏之处。本文以文献考证为主,辅以详细的例证解析。一方面追溯贺清泰译本各版存世抄本的次第源流,其中包括笔者新发现的一种汉文抄本,以全面展示这部天主教译本的传播网络。另一方面,重点考察在此前研究中被忽视了的满文版与汉文版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多方面实例阐明汉文版的相当一部分经卷——尤其《旧约》部分——的翻译是以贺清泰先行完成的满译文本为直接参照,而非通常认为的以标准版武加大译本为源本。综合考察贺清泰译本的形成、传播及各版之间的关系,既有助于版本校勘工作,也会将新的角度和方法带入文本分析,进而更清楚地认识和评价清代天主教传教士在困境中进行的具有开拓性的译经活动。  相似文献   
156.
近代以来,科技翻译有力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化,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科技翻译事业仍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对科技翻译职业带来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探讨了当代科技译者面临的职业难题与对策,以及科技译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青年译者宜利用好新技术,产出更优质的成果,并调整职业规划,将翻译与专业方向相结合,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以翻译为核心竞争力胜任多种专业工作。为应对科技文献的新特点,优秀译者需具备坚实的翻译能力基础、充分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基本的翻译理论素养。同时,译者还可培养编辑、写作等能力和专业敏感度、跨学科视野等综合素质,从而满足职业融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7.
158.
翻译中心智距离存在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难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难的原因有多种,涉及许多内在和外在诸因素,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因是译者与原作者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心智距离”,即译者在语际传译过程中,受自身诸种内在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真正地深入到原作者的内心中去,与原作者同思维、共呼吸,与原作者的意旨彻底复合。当代西方流行的接受美学理论为这一现象作了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9.
中外译界对于诗歌翻译的“音美”与“义美”争论激烈。本文从翻译的目的入手,讨论了汉语格律诗英译时音韵的处理方法,简述了保留原诗音韵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0.
修辞是一种语言艺术,英语修辞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教学内容,英语转移修饰语是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讲解并分析英语转移修饰语的各种类型和用法,以及其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语言特征对这一修辞格进行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