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185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494篇
社会学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者从老舍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以及他的“京味小说”作品中所呈现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和作品所蕴涵的俗文化的审视等方面,来探讨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2.
刘东方 《东岳论丛》2007,28(4):93-96
民族化是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代表人物为老舍,他的以强烈的民族意识、俗白的语言风格和民族语言的多元审美追求为核心的语言观念,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3.
在中国话剧走过的百年历程中,既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使话剧陷入危机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市场化"、"影视艺术的冲击"以及"政府投入不足",而是其对"现代性"精神的背离。这主要表现在:人文精神的极度匮乏、深度模式的欠缺及艺术价值的失范。  相似文献   
74.
张桂兴 《东岳论丛》2002,23(3):119-122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全集》十九卷本 ,是老舍近半个世纪创作的总汇 ,具有空前的学术价值 ,对老舍研究无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意义。然而 ,由于编辑时间紧、投入力量少 ,再加上运作方式欠妥、缺少专家学者参与等诸多原因 ,以至于造成了一系列无法弥补的资料性错误 ,如《全集》“不全”、内容删改、段句遗漏等等。希望通过修订再版 ,使《老舍全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75.
老舍的文学作品与当代影视媒体有着良好的互动态势:一方面它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中给影视媒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学脚本,另一方面,影视传媒也宣传扩大了作品的影响,使其在当代赢得更多的读者和观众。着力描写下层市民的喜怒哀乐与婚丧嫁娶、情节的曲折感人、文化意蕴的深刻悠长、语言的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备受当代影视传媒青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刘永莉 《齐鲁学刊》2003,(3):128-130
老舍创作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思考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现代性的国民人格建设理想 ;二是对敷衍、自甘堕落等国民“劣根性”作了揭露和批判 ;三是揭示了传统国民性“家国一致”的理想人格的悲剧内涵。老舍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不仅在于批判国民性 ,而且在于建设国民性  相似文献   
77.
张艳梅  王姝 《学术交流》2007,(12):186-189
谈及"孤岛"话剧,一般都在左翼文化语境中表述,凸现其意识形态属性。但不可忽视的是,"孤岛"话剧是发生在上海这一特定空间中的文化现象,而当时的上海已经进入大众文化语境,因而其生存形态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文化语境的影响。一方面,"孤岛"剧坛坚持宣传抗战、关注民众生存,积极表述民族、国家这些宏大的话语,于激进的现实批判中呈现出鲜明的左翼文化特色;另一方面,现世娱乐的诉求、名人效应等商业运作策略也令"孤岛"话剧的大众化趣味得以彰显,恰是在政治讽喻与大众欢歌的张力间,显现出"孤岛"话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8.
田汉早期话剧的抒情性特质,与剧中多次出现的空间意象有着密切联系。从其创作出发,其空间意象大体可分为自然空间意象、公共空间意象与家庭空间意象。在将空间意象作为话剧背景以及抒情写志的必要条件之外,田汉独到之处在于其早期话剧空间意象建立于物理与精神维度基础之上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9.
舒乙 《东西南北》2013,(18):33-33
老舍一辈子喜欢齐白石的作品。早在1933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那时他才34岁,曾求在北平的许地山先生向老人求过一张《雏鸡图》,是一张精品,也是老人的代表作。1943年秋天,老舍夫人胡絮青先生带着三个孩子逃出沦陷的北平,把《雏鸡图》和白石老人为答谢她给孩子们补课绘赠的《嘏懈图》一并带到了重庆北培。  相似文献   
80.
新时期之前,话剧民族化的进展十分缓慢。独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台成了再现生活“真实”的空间,既与我国戏剧美学、观众欣赏习惯不协调,又显得单调。新时期以来,话剧艺术家思维定势被突破,创新成为时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戏剧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大交流、大融合。我国戏曲虚拟、写意,将生活诗化等假定性表现手段被用于话剧导演之中。首先,是使舞台由再现的物理空间,向表现的、心理空间转化了;第二步又大胆地将写实与写意结合,将生活诗化,从而使演出形态向民族化迈出了新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