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高凝然 《决策》2014,(6):84-85
如何有效地纠正员工的错误是所有优秀管理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越来越多极具个性的80后、90后员工,如果批评太过严厉,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如果批评太过含蓄,他们又很难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此不少管理者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12.
家庭发展能力:农村家庭策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鄂西农村与华北农村的差异出发,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探讨了家庭发展能力的有效基础。鄂西农村相对薄弱的半工与半耕、低度的代际合力以及有限的人生任务,与华北农村相对充分的半工与半耕、紧密的代际关联以及近乎无限的人生任务存在鲜明差异,最终体现为家庭发展能力的差异。根据家庭发展能力的不同,农民家庭可以大致划分为发展型家庭、维持型家庭和救助型家庭等三种类型。农民家庭的“分类治理”是激活家庭发展能力,实现家庭政策落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中国农业长期面临的重要任务,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党和国家多次强调要发展农户之间的生产合作。在此背景下,研究产权强度影响农户生产合作行为的机理,采用2020年黄淮冬麦区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产权强度与小麦种植户生产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产权强度法律赋权维度正向影响农户联耕联种行为。(2)产权强度社会认同维度正向促进农户联耕联种行为。(3)产权强度产权主体行为能力维度中的排他能力与交易能力正向促进农户联耕联种行为与联户经营行为;处置能力正向增进联耕联种行为,负向影响联户经营行为。为此,必须改善赋权的稳定性与明确性,提高社会认同度,提升产权主体的行为能力,从而促进农户生产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4.
土地细碎化、家庭分散经营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难题,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创新农业经营的新形式。与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方式不同,江苏省S县探索出了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联耕联种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发挥村级组织的统筹功能和农技部门的技术下乡,实现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结合。联耕联种经营模式是一种不排斥小农,包容小农的模式,真正让小规模家庭经营分享到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成果,并重塑和再造了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本质上,联耕联种是对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发展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越来越多的使用悬挂犁机组进行耕地作业。但在使用中常常出现诸如:耕宽不稳定、入土性能不好、耕深不够、偏牵引等问题,影响了作业质量。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其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永萍 《社会科学》2022,(1):94-107
在家庭现代化过程中,不同区域农民的家庭发展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家庭发展能力是家庭策略的产物,家庭、村庄和市场三者共同定义了农民家庭策略的基本结构。"半工半耕"的强度、代际合力的强度以及家庭目标的调控共同塑造了农民家庭策略的实践形态,导致农民家庭发展能力的分化。根据家庭发展能力的强弱,可以将农民家庭划分为生活型家庭、维持型家庭和发展型家庭三种理想形态。基于此,农村家庭政策需着眼于农民家庭形态差异,采取富有针对性的"分类治理"策略,这是激活家庭发展能力、回应农民家庭生活需要、实现家庭政策有效落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安藤昌益是日本江户时代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有着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他构想了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无政府主义、平等主义的“万人直耕”型的生产社会。他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统治结构本身,这在当时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舜文化精髓是道德文化,以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街道为例,从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质,及以党建文化引领,助推文化先行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两方面,发现舜文化对舜耕街道社区的文化建设有一定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集中连片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根本上是文化问题。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家庭和村庄是农民市场化的重要媒介,家庭、村庄与市场共同定义了转型时期的农民生活逻辑。贵州农村农民与家庭的关系以及农民与村庄的关系降低了当地农民进入市场的动力,从而孕育了维持型家庭的形态。具体而言,维持性家庭的形成主要源于“半工”与“半耕”双弱的家庭资源积累方式和即时性消费主导的家庭资源分配方式。农民家庭在整体上呈现出“低收入、高消费、低积累”的状态,家庭积累能力不足,家庭发展能力较弱。维持型家庭是贫困文化的结构基础。维持型家庭观与无压力的村庄社会阻隔了农民家庭劳动力的市场化,它不仅消解了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动力,而且稀释了市场化的压力。基于此,破解贫困的根本之道,在于重塑家庭再生产的目标,激活和释放家庭发展能力,打破贫困再生产的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瑶族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过着居山游耕的生活。这种生计方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与此同时,客观上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开发与稳定。通过对边境地区瑶族生计方式形成的动因及作用进行探讨,可以解析西南少数民族生计方式的对当地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