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2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51篇 |
社会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孙树木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69-71
本文论述了清冯镇峦先生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评点方法.评者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相对照评点.其方法是比较法、比喻法、借用法.说明冯评<聊斋志异>,有着内容丰富、知识渊博、语言简明,抓住事眼、一语道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2.
王枝忠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4):43-48
藤田祐贤教授的聊斋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蒲松龄及其著述(主要是《聊斋志异》)的资料整理、甄别和研究,《聊斋志异》与民间文艺关系的研究,以及《聊斋志异》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并在以上领域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3.
李红萍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2-55
《聊斋志异》里塑造了大量的痴狂人物。痴,有情痴、性痴、物痴。蒲松龄写痴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狂生。这是作者对人性的自由、真挚的颂扬。 相似文献
24.
聊斋俚曲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表达了蒲松龄的家庭伦理观。蒲松龄主张维护家庭伦理要在尊重人性真情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教化。他以男性作家立场塑造了圣母和夜叉这两种反差巨大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家庭中女性的伦理角色解读。 相似文献
25.
出生于台湾,内地当红明星。代表作品为:《欢喜游龙》、《绝色双娇》、《壮志雄心》、《穿越时空的恋爱》、《戏说乾隆》、《花月佳期》、《聊斋系列》等。明星的一举一动总会成为人们美注的焦点。近来,明星也热衷于投资,而新的投资渠道往往也非常大众化,房地产业是他们大揽钱财的方向。在两岸三地颇有名气的台湾美女张庭,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大红大紫的张庭曾代言过众多知名的品牌,收入随之水涨船高,但演艺事业的成功丝毫不影响张庭在生意上大展拳脚。这位看起来温婉的酒窝美女在北京、上海等地投资住宅都赚了双倍的回报,其后,张庭更是以房为业,创办了拥有50家分店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将房产投资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26.
《聊斋志异》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才女形象,不仅歌颂了她们大胆追求、忠于爱情的美好人格,而且还展示了她们多方面的杰出才华。作为下层文人的蒲松龄通过对富于才情的仙鬼狐怪形象的塑造,在幻想的世界里完善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27.
从语言选择看蒲松龄的小说与俚曲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庆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4-100
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已经取得了斐然成就,而《聊斋志异》却以它独特的风姿,成为文言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科场偃蹇失意,沉沦下僚,虽为正统文人,但并不排斥白话口语创作,现存俚曲十四首,语言俚俗易懂,迎合下层民众审美趣味。作为他心灵寄托的《聊斋志异》采用的仍为文言。文言一直是作为官方正统文体存在的,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口语白话通俗易懂,广泛应用于普通大众之间,是俗文化的象征。蒲松龄的创作文白皆有,则代表的是其两种不同境界:文言意味着虚幻的理想,白话则是回归现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8.
29.
《聊斋》再现了一个时代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婚恋世界,在丑与美、洁与污、爱与妒、喜与悲、正与谑的对比中,流露着他的不尽的悲愁。以一种极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一个冷峻悲凄的美学风貌。在蒲松龄看来,孝子父母,恩及子女,是爱情应肩负的一个崇高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0.
第二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第二届聊斋学讨论会于 2 0 0 1年 4月 1 9日至 2 1日在蒲松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隆重举行。来自日、韩、英、印、俄、美和中国港台、大陆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 ,大会共收到论文 70多篇。一、传统研究课题的超越与发展马瑞芳认为蒲松龄是男性中心主义者 ,《王桂庵》强调的是芸娘这一操纵男人的女人 ,而《寄生》单单描写女人操纵男人的过程 ,寄生则只重貌 ,可见两篇作品境界高下。王平认为“志怪”的原始含义始于六朝 ,为“明神道之不诬”,与当时佛道盛行有密切关系 ,而《聊斋》根本目的不是“明神道之不诬”。鲁迅肯定《阅微草堂笔记》的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