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悲剧性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旦捷 《江淮论坛》2001,(2):102-105
《聊斋志异》中的悲剧性小说 ,极大地突破了前代悲剧性小说的美学传统 ,具有新的审美观照焦点、新的审美视野和新的处理悲剧成因———经过———结局的模式 ,表明我国的悲剧性小说开始由前代的传统型向《红楼梦》、《儒林外史》式的新型悲剧、悲喜剧小说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2.
老钝 《领导之友》2008,(5):63-64
我酷爱读书,可是身处偏僻,所读之书极其有限,性又至钝,偶有所得,多一知半解。然而,对《聊斋志异》的喜爱却至老弥笃。家父于《聊斋》也情有独钟。还记得儿时冬夜,一家人挤在一铺火炕上,躺在被窝里,听父亲给老祖母说《聊斋》。  相似文献   
53.
伴随着政治语境、地缘特征和文化消费的时代变化,香港的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表现重心上经历了由鬼怪彰显到情感填充的自觉游移,在影像美学上则发生着从狂乱凌厉向平和典雅的转换。这种变偏重影像奇观而为趣味性与认知性并重的改编倾向在聊斋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双向缝合中,既有力地激活凝聚在鬼怪灵异文学想象中的民族记忆,又促进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承袭、改写与创新,对台湾和内地的电影改编有着重要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蒲松龄在其名著《聊斋志异》中揭示了大量的文人经商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它是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文人积极从事商业活动等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反映了明清思想界对商品经济的肯定和重商的社会思潮,并且折射出蒲松龄进步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55.
文章概括了《聊斋志异》中悲剧性结局的柔弱女子的 4种生存环境 ,一是丧失劳动权 ;二是女性丧失管理权和财产权 ;第 3种情况是在婚姻中没有自主权 ;第 4种状况是女性的心理优势逐渐弱化乃至丧失。  相似文献   
56.
仿聊斋派构成了“后聊斋”时代文言小说创作的主流,它的产生是传统复古风气、小说创新空间萎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必然性;而其依附性的宿命和原创性的匮乏又使它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困境。从它对《聊斋志异》的接受来看,由于仿聊斋派在连续性与变异性、熟悉度与陌生化之间没有找到很好的支点,从而形成了继承多于创新的局面。同时仿聊斋派和原著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微妙,既是双赢互利,又是相互牵累。  相似文献   
57.
从家庭的角度去考察和表现妇女多彩的生活,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在这些以妇女问题为题材的作品里,有一群令人讨厌的特殊人物:妒妇。作者是要借以宣扬“妇道”,却也真实地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妇女已经完全沦为了男人的附庸。但蒲松龄也对女子的“悍”和“妒”,以及男人的纳妾表示理解。蒲氏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思家庭矛盾的作品,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58.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一直存在争论,通过与具有同样方言特点的<聊斋俚曲集>的人称代词做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书的人称代词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两书人称代词数量、用法、频率的差异,可以为说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不是蒲松龄提供更进一步的佐证.  相似文献   
59.
蒲松龄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俚曲,其中有七部的题材与《聊斋志异》中的小说相同。他写作与小说同一题材俚曲的目的是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对村庸市媪进行教化,表现的主题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充满了对整个社会和底层人民的关注。作家还特意选择了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为后人改编《聊斋志异》奠定了家庭化、世俗化的基调。  相似文献   
60.
聊斋文化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既要合理利用它,也要切实保护它。因此,发展聊斋文化旅游业,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