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55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8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杨逢彬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先秦典籍中的“巧(亻垂)”一词,前人多理解作“形容词 人名”结构,但这种结构未见诸同一时期的文献,故应重新审视。有人已经证明,“巧”可用作名词,训为“工匠”。据此,“巧(亻垂)”应是先秦文献中常见的“职官 人名”结构。工、巧、考、(立句)四字音近义通,可以互训,是一组同源字。“巧(亻垂)”在文献中也作“工(亻垂)”,而“工(亻垂)”是“职官 人名”结构,这也为“巧(亻垂)”属于这种结构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2.
王玉鼎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4)
中央最高行政职官的演变规律是:在唐代以前官制尚未定型时,君王的贴身小官名称逐渐发展为国家的最高行政职官名称;在宋代以后官制定型后,君王为限制某些官员或官署的权力,就会另设职官或官署.地方最高行政职官的演变规律是:以皇帝名义监督和出行的中央职官常常演变为地方的最高行政职官. 相似文献
93.
关荣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40-42
本文主要从生态保护思想、生态职官的设置、生态法律和具体保护措施等方面对两汉时期的生态保护情况给以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4.
八旗异姓世爵世职教育,是清代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所未有的设学施教。作为一种特色教育,它滥觞于天命时对贝勒大臣子弟的施教。顺、康年间,这种教育通过八旗官学渠道来实施。雍正末年,八旗官学特设汉教习,专司世职子弟的教育。于是,世职教育开始向专学教育过渡。至乾隆初,世职幼学(官学)创设,八旗世爵世职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种专门教育。 相似文献
9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1)
金代职官致仕制度经历了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历史过程。金代官员的致仕年龄,基本上沿袭前代的制度,大约为70岁左右致仕,也有大于或者小于70岁致仕者。金代官员的致仕条件,包括正常致仕、超龄或年老致仕、主动申请提前致仕、因疾致仕、以罪致仕、不胜任者勒令致仕等六方面。金代致仕官员的待遇,主要在俸禄与升迁官位两方面,凡致仕者都可得到朝廷给予的半俸,此外还根据政绩与致仕年龄,普遍给予迁官的待遇。 相似文献
96.
叶友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132-136
《周礼》涉及玉器之征收、使用、管理等的职官达40多种。其特点为:玉职官的设置具有体系性,职责具有交叉性,职事具有关联性,职能具有重要性。这并非《周礼》编撰者个人喜好的结果,而是周代礼治下重玉、崇玉风习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97.
98.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62-170
西汉从初期至中期,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多种措施强化皇权,收归诸侯王国官吏任免权和治民权,降低诸侯王国的政治与经济地位,逐渐降低王国职官的官秩、俸禄级别,同时减少王国所属吏员的数量。昌邑王国只是西汉中期诸多王国中的一例,昌邑王国的职官设有太傅、少傅、相、中尉、郎中令、仆、卫士长、内史、礼乐长等,其职官数量不多,地位亦不高,主要职责是辅佐、教育、保卫与侍从昌邑王等,已不再拥有治民之权。西汉中期昌邑王国职官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结构完整,官吏齐备,制度健全;二是与中央相比,官秩地位降低,俸禄、吏员较少;三是在中央王朝的强权下,以文官为主,以儒生任武官,弱化武官,防止叛乱。因此,从昌邑王国职官制度来看,昌邑王刘贺的政治阅历和政局掌控历练是有限的,加上这些职官的政治素质与能力整体上根本无法与中央职官相比,这或许是后来昌邑王刘贺被废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99.
辽代官制承唐仿宋,监察狱案警巡系统的职官亦不例外。但由于《辽史.百官志》的疏漏,大量辽代监察狱案警巡系统的职官不见记载。钩沉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可对辽代监察弹劾类职官、狱案审理类职官以及警巡治安类职官进行考证,以弥补《辽史.百官志》记载的缺漏,并有益于学者对辽代法律监察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王滔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6,6(3):37-46
辽朝南面朝官分为以南枢密院和中书省为中心的枢机系,以翰林院和史馆为中心的词臣系,以及其他南面机构三个子系统。着重比较研究这三个系统的构建体制、官吏任命和对应寄禄官情况,并列出辽朝南面朝官级差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