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千载流变     
简单又复杂、低调又深奥,楷书在矛盾与困惑中走过了两千余年。经历了无法逾越的巅峰,也感受过乏人问津的萧条。宋代《宣和书谱》中说:"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确切地说,楷书诞生于西汉末东汉初。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帛书残片中就可看出,早在西汉,有些字如"文"、"信"等即已见楷书笔法端倪。在近年来出土的大量东汉简牍中,这种笔法呈扩  相似文献   
32.
曹峰 《江汉论坛》2006,(11):94-100
上博简《三德》和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除《道原》篇外)有很多相像之处.既有用词的相像、用韵的相像,也有文章结构上的相像.如此众多的相像,表明《三德》和《黄帝四经》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德》应该是《黄帝四经》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33.
宋金绍兴辛巳(1161)战事,三衙诸军作为南宋最主要的军事支柱,其表现关乎战事胜负。马军司主力暨殿前司两个军于战前西上京湖荆襄,实际上是中了金主完颜亮声西击东的诱敌之计,此举直接导致宋军淮西守御力量削弱,为金军直逼采石江面创造了有利条件。殿前司护圣马军参与的采石之战,挫败了完颜亮由采石渡江的雄图。步军司左右两军遂行的胥浦桥之战,则以近千兵马的折损为代价,迟滞了金军对扬州的突袭,淮东宋军刘锜部七万大军才得以经由扬州安然退回镇江,从而确保了南宋镇江段江防的安全,是一次极其典型的战斗失败但战略胜利的重要战役。在完颜亮遇弑之后,以马军司、步军司为主的南宋三衙诸军收复两淮,并趁势分别夺取了泗州、海州。马军司赵樽部在荆襄战区所遂行的蔡州之战,宋、金两军数度攻防易手,是马军司诸军继顺昌大捷之后再次打出赫赫威名的激战。  相似文献   
34.
《人生与伴侣》2010,(1):4-6
他叫许反帝。一个曾经制造过震惊全世界大案的17岁少年,因盗窃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38件国宝级文物被判处死缓。在消失了26年后。许反帝于2009年8月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他此时的身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张家山汉墓竹简》释文为底本,对简文中的数量词的拟补和释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商讨,以有利于简文原貌的恢复。  相似文献   
36.
天长纪庄十九号汉墓,由于未出土印章等实物,无法明确墓主人的姓名与身份.《发掘简报》推测墓主人为出土书牍中大量出现的收信人谢孟,是东阳县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吏.然而,纪庄出土的书信牍有多个收信人,这些收信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不同收信人的信会同时出现在此墓中,书牍中均无明确信息.本文对书牍中的收、发信人及其称谓进行考察,认为谢孟的“孟”为表字.“卿”、“卿主”均为尊称.写信人称收信人为“卿”者,地位较之称字者要低,或为晚辈;称字者,或地位较高,或年龄为长,或为平辈.结合26号和27号木牍的内容,笔者认为谢孟名高子,曾为东阳尉,其弟名谢贶.另对谢孟与墓主人的关系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37.
摇钱树是一种流行于汉到魏晋时期的随葬明器。在四川和重庆的砖室墓和崖墓中,多次发现这种随葬明器。洪荒摇钱树底座出土于达县三里坪汉墓M4,该底座上的蛇、蟾蜍、鹿、玉兔等形象描绘了一幅蛮荒景象,这些图案既包含两汉时期的文化内涵,也保留了巴蜀的地域文化因素,表达了墓主人对生命和财富的认知与追求,反映了两汉时期的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38.
1997年出版的《尹湾汉墓简牍》对于研究汉代历史、地理、军事、文学、术数、职官制度、书籍制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在整理小组及时贤考释的基础上,就文字释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例如第12木牍反面第1栏第7行:“哈具”当读为“唅贝”,其中“哈”是“唅”的讹别字,“具”是“贝”的讹别字,释文应作:“哈<唅>具<贝>”.  相似文献   
39.
结合200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双龙村发掘的双龙汉墓出土的制作精美的木质汉尺,研究了在这个尺的背面上的大象拉鼓车图案,认为汉尺上所绘的建鼓具备了汉代建鼓的突出特点,根据双龙汉尺中的建鼓图案,对汉代建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对汉代民法渊源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1世纪中国史学应该如何发展 ,这是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丰厚的史料积累、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创新的时代要求 ,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将会有空前的发展繁荣。但社会的转型决定历史学自身将发生一次大变革 ,即将传统的历史学研究逐渐转向与其它学科渗透 ,构建历史学与其相临学科互渗互动、交叉融合的新学科领域 ,如中国法制史、中国人口史、中国经济史等正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但历史学是一门实证学科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对于秦汉史的研究 ,仅利用传世文献是不够的 ,考古资料、简牍帛书是其不可或缺的史料补充。刚刚出版的《张家山汉墓竹简》,为研究西汉前期的法律制度、刑罚体系、民法原则及政治、经济制度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 ,更是研究秦汉法律的异同、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最好史料。此外 ,对于当时的司法诉讼程序、法令文书格式、历法、医学及丧葬礼仪也有详实的记录。本刊所编发的这一组笔谈 ,正部分触及上述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