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46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自然是欧·亨利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对自然在欧.亨利作品中呈现的方式进行考察,发现欧.亨利拥有生态意识,其自然观具有生态性,体现了生态平等论和自我实现的意识。具体表现为:自然具有灵性,包容万物;人类尊重、关爱自然;自然馈赠人类,为人疗伤;人类被物化,而自然被人化。  相似文献   
322.
当代青年在自我实现的历程中面临着利己主义的兴盛、工具理性的强盛以及社会公共意识的疏离和道德信仰虚无等思想的冲击,致使自我实现陷入困境,而困境的实质是把自我实现置于排他的、独白的个人主义基础之下。承认的视角为青年自我实现提供了一种借鉴的路径,即把自我实现置于主体间性的前提下,通过爱、法权和团结的承认模式的建构,把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纳入同一视域之内。既保证个体自主性和独特性的确立。也使个体的社会价值和对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得以实施。从而帮助青年顺利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32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富有的人”有一些经典的论述,“富有的人”有总体的生命表现,自我实现是其内在的需要,贫困与富有的转化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富有要靠艰辛的劳动创造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24.
从德性义务理解"人是目的"的道德律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了"人是目的"这一道德绝对命令.在这里,每个理性存在者都是自在地作为目的而存在,不是他人随意使用的工具.这条道德律令被誉为道德形而上学最崇高的论断.然而,如何理解这一道德律令的意义,至今仍是争讼不已.批评者认为,在康德现象与本体二元论中,作为目的的人不可能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只是抽象的先验的意志或理性主体.从这样的人的概念出发,"人是目的"命令与可普遍化绝对命令一样都会陷入"实然"与"应然"的二元对峙.这种批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康德同样也提供了超越这种对立的可能性,这就是他的德性义务理论.康德强调,以人为目的就是以人性为自在目的,而德性义务就是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性.德性义务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康德伦理学二元论和形式主义局限性.因为"人是目的"不仅包含着对人格独立性的尊重,而且也意味着必须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能过一种自主、充实和完满的生活.这一思想已经蕴含着马克思后来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325.
<水浒传>与<西游记>的作者都是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他们借鉴不同的故事传说.依靠自己天才的构思,分别描述了屈沉下层的宋江与孙悟空自我实现的不同方式,前者在现实的层面上描写了宋江的失败,后者则在幻想的层面上勾勒了孙悟空的"成功".然而无论是宋江的失败还是孙悟空的"成功",留给读者的都是无尽的思考:自我实现的路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32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