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70篇 |
免费 | 211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88篇 |
劳动科学 | 61篇 |
民族学 | 85篇 |
人才学 | 183篇 |
人口学 | 28篇 |
丛书文集 | 1530篇 |
理论方法论 | 328篇 |
综合类 | 3920篇 |
社会学 | 854篇 |
统计学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228篇 |
2022年 | 227篇 |
2021年 | 257篇 |
2020年 | 204篇 |
2019年 | 189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86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595篇 |
2013年 | 418篇 |
2012年 | 533篇 |
2011年 | 550篇 |
2010年 | 538篇 |
2009年 | 572篇 |
2008年 | 634篇 |
2007年 | 428篇 |
2006年 | 334篇 |
2005年 | 296篇 |
2004年 | 245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93篇 |
2001年 | 169篇 |
2000年 | 132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92.
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新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Z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的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在就学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现状的阐述及分析,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3.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初创时期,针对党内一盘散沙的局面,列宁明确提出要在俄国建立一个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严格实行集中制的党。罗莎·卢森堡对列宁的建党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就组织原则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言论,提出了自我集中制。从其内涵来看,自我集中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核心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本质是大多数人的统治;形式是强制性综合。这一表达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其实是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着重强调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深刻的缺陷,不仅反映出卢森堡对俄国经济社会情况认识不足,而且在实际操作层面困难重重,只是一种难以落实到制度层面的政治设想。 相似文献
94.
何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98-200
以400多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视角聚焦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这一点上,展开了全面、系统的问卷调查,同时辅以课堂观察和个别访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进而得出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95.
孙祖娟!中文系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种较到位的女性写作。她从女性自身境遇出发,考察女性个体生命的存在,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自觉追求。本文试图从林白的意义上来解读其作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孤独飘泊的魂灵进入其作品内容,归纳出林白小说的三个层次:即成长之旅、情爱之殇、生命之思;下篇以自身书写的世界为题,分觉醒自我、书写自身,女性写作展开,将林白放在历史与现实、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展露其个性:“通道”、“记忆”与“飞翔”确立了她写作态势的与众不同。在审视女性的心理特征上,她继承衔接起了一段历史,并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出个人话语 相似文献
96.
陈巧玲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4)
本文认为新时期、新任务和新环境迫切要求常员加强自我修养。所以党员应在政治、理论、道德与作风方面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其途径是抓好教育、管理、监督、奖惩和自省等环节,力求形成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97.
公司法中的自我交易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交易制度是规范公司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行为的一项特殊法律制度。如何理解和适用《公司法》中的“自我交易条款”是公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自我交易的范围、影响、生效条件及民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8.
99.
100.
“交互主体性(他人问题)”问题是晚期胡塞尔哲学所要着力解决的课题之一.胡塞尔所要探讨的他人不是作为绝对的他人,而是作为他我的他人.问题是胡塞尔为什么不直接把绝对他人看作问题去讨论,而把他人转换成他我并依此构建交互主体性理论.如此,我们还能不能说这一理论遵循了现象学所倡导的面向事实本身这一原则,并因此成为一门关于他人的现象学?或者这种转换的结果是真正堵塞了通向绝对他人的路途?惟有从胡塞尔内在思想出发,才会真正理解交互主体性理论的意义与限界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