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8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管理学   1008篇
劳动科学   73篇
民族学   821篇
人才学   237篇
人口学   59篇
丛书文集   3186篇
理论方法论   634篇
综合类   6857篇
社会学   1181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483篇
  2021年   611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589篇
  2014年   1119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1017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922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968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彝、汉文献所见之彝族认同问题——兼与郝瑞教授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春来 《民族研究》2007,13(5):85-93
通过对相关彝、汉历史文献的分析,结合田野资料,从主位的角度,考察了彝族的族类自称、族源、世系的自我认识,是否属同一群人的自我界定,族内婚意义上的联姻情况等,以此表明,民族识别以前,在今天被划定为彝族的人群中,在较大范围内应当存在着族群意义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62.
社区教育的内容、属性决定了社区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社区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功能,分别从精神认同、物质支撑、民生福祉、制度运行、“绿色”根基五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区教育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盘活社区教育经济、扩大社区教育供给、主动融入社区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3.
纵观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推进伟大的自我革命。深刻理解过去为什么能成功,必须准确把握自我革命的内在意蕴,全面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实践。充满信心地坚定未来能继续成功,就要充分认清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自我革命“五个统一”的原则,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4.
论日本人自我认知的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65.
66.
67.
伴随社会工作的全面铺开和受重视程度的提高,当前青年社工职业认同的整体水平高于以往研究。从影响因素来看,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的个体特征和包括社工工作年限和所在社工机构的规模的职业特征对青年社工的职业认同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从作用机制来看,个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青年社工的职业认同。路径分析表明,个人-组织匹配对青年社工职业认同的效用高于公共服务动机。因此,要提升青年社工的职业认同进而提高社工队伍的职业化水平一方面要注重引导青年社工投身职业,服务公众的“初心”情怀,另一方更要注重创建与优化工作环境,为青年社工提供职业支持资源,提高个人-职业匹配,实现青年社工个人与机构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68.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