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92篇
社会学   16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安乐死问题上聚讼纷纭的不同声音,交织了道德的纷争与政策上的考量。因而适度的区分道德与法律问题是必要的,这其中安乐死的分类成为讨论安乐死问题的一种策略和分析路径。尽管各种分类的道德差异尚不清晰,但其中的一些基础分类已为国外的法律和司法判决所支持,成为探讨安乐死的正当性并逐步获取道德共识的进路,也为法律和公共政策谨慎处理安乐死事案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2.
《中国社会导刊》2008,(11):57-57
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照顾。 日本一位73岁老人近日在家中上吊自杀,成为近年频繁上演的老年人自绝人世的最新一起事例。鉴于因照顾久病的亲人而感到沮丧、绝望,采取自杀手段来逃避现实的日本老年人越来越多,路透社近日专门就日本社会中的这一自杀新群体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33.
迪尔凯姆的<自杀论>虽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法国,但其中的理论仍然可以被用来分析当前我国的自杀问题,我们也可以在自杀原因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同时,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也值得当前我国的社会科学界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4.
战后日本“无赖派”主要代表作家太宰治,是一位极其典型的“私小说”作家。他将其生活经历、生命感悟、精神气质和自杀倾向投射于小说,使其笔下人物具有强烈的虚无感、恐惧感、罪恶意识和自杀意识。太宰治的小说中自杀者并不仅仅是基于神经敏感、性格软弱和简单的自我否定而自杀,他们自杀于精神危机,拒绝在虚妄与恐惧中生活,以此表达个人式反抗与最后的呼救。  相似文献   
35.
杨辉 《金色年华》2007,(11):60-61
一旦受到鞭刑时,人体会释放出大量的恩多芬,从而使被鞭打的人感到快乐,这种反应有助于缓解上瘾、自杀倾向以及心理紊乱等不良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3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顷刻间,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家园,许许多多的人失去至爱的亲人,稚嫩的孩子们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原本健全的人们失去坚强的手臂、有力的双腿成为残疾人……这残酷的现实也许无法改变,但我们终归可以做些什么,让创痕累累的心灵早日平复,让失落的人们感受到温暖,让他们知道——我们永远与他们同在。  相似文献   
37.
对于海子之死的典型意义,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肯定海子作为一个纯粹的诗人之死的形而上意义,另一种观点是认定海子作为一个普通人之死的形而下意义。上述观点都显得不够辩证,陷入了绝对主义与机械主义的泥沼。促成海子之死的原因及其决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偏于形而上意义的,有的偏于形而下意义的,有的则很难说是绝对的形而上意义或形而下意义。海子自杀是多种可能因素的综合,包括爱情上的灾难、人格心理因素、同行诗友的中伤、气功问题、自杀情结、自杀导火索、孤独的生存环境、西方“个性主义”文化的影响、崇高写作理想的毁灭等。只有从一个丰富的多维度层面来理解海子自杀事件的可能原因及其意义,而不是绝对地划分所谓的形而上形而下意义,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38.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分析迪尔凯姆的自杀类型与预防自杀的观点,提出了当前解决自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
安乐死的问题非常复杂,不能笼统的表示肯定或否定.死亡不仅是一个客观事实,作为一个法律事件,死亡的医学标准与安乐死是否可行无关.现代社会自杀不再作为犯罪处理,但是帮助安乐死、受嘱托实施的安乐死行为仍应承担刑事责任.近亲属无撤除无责任能力患者的生命维护系统的决定替代权.  相似文献   
40.
自杀现象由来已久,人们对自杀的认识,已上升到人生本体论的高度。《挪威的森林》以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自杀现象为依托,向人的潜意识和阴暗心灵进行开掘,在对自尊与自卑、记忆与遗忘、封闭与开放、抑制与放纵这些极具张力概念的形象剖析中,从心理意识角度对现代人的自杀成因作了文学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