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06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89篇 |
劳动科学 | 35篇 |
民族学 | 138篇 |
人才学 | 112篇 |
人口学 | 44篇 |
丛书文集 | 2327篇 |
理论方法论 | 374篇 |
综合类 | 4793篇 |
社会学 | 554篇 |
统计学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147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510篇 |
2013年 | 428篇 |
2012年 | 630篇 |
2011年 | 601篇 |
2010年 | 626篇 |
2009年 | 563篇 |
2008年 | 797篇 |
2007年 | 589篇 |
2006年 | 526篇 |
2005年 | 458篇 |
2004年 | 357篇 |
2003年 | 350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概观欧洲音乐史,应当通过怎样的方式评价一位作曲家?如何鉴别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主要可从三个方面予以考察评价:一是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视角对作曲家及其作品进行评价.二是从作品艺术风格视角对作曲家及其作品进行评价.三是从音乐审美境界视角对作曲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72.
平等,是人类文明的内在道德立法原理。从蒙昧时期到野蛮阶段,自然主义平等充任着人类生活的普遍准则;国家诞生后,权力主义等级内平等充当着人类文明的内在道德立法原理;进入近代社会,等级平等原理被人人平等原理所取代,由此建立起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文明,这种文明制造了人与自然间的不平等。因此,当代人类应重建普遍平等之道德立法的价值尺度原理,这一普遍平等原理的内在本质是普遍利益权利;其存在论原则是自然平等、万物平等、生命平等;其生存论方向是人人存在人权平等和公民生存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973.
生态损害赔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救济性制度之一,其规范的目的、动机、价值、架构等诸构件决定着生境主体及其权利何以成立的基础性承载和充足性解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从人域契约的“人域法”层面确立了“生境”的独特价值、独立的存在权和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自然契约的“人际法”层面打破了“人域法”理论的封闭体系,将伦理价值植入环境法律规则之中,摆脱了传统“人域法”对非政治化和非伦理化的唯理主义形式的追求和表达,复兴了中华法系“法律应当伦理化而非工具化”的灵魂与传统,确立了法益保护从“人域优先”向“人际优先”法律价值的转换,丰富了环境法理学的秩序观念和学理原则,拓展了传统人域法“主体中心主义”规则体系的界限与边界,为开启我国环境法从“主体模式保护”向“关系模式保护”生态法律观的变革与价值功能的转换提供了超越性的实践尝试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974.
孙宝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5-11
在历史纪年跨越一个新的千年世纪门槛之际,人类终于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表面上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于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使之平衡.但可持续发展的要旨则在于:发挥全人类不竭的主体智慧,通过全人类共同的努力,扬弃人类主体的历史局限性,追求人类整体的持久的幸福生活,使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有价值的能动的飞跃.本质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充分体现着人类向度的主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975.
梅青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旅游地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随着旅游地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形象的定位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济南市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济南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以期对济南市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76.
刘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
昭明太子萧统与刘勰的关系 ,是齐梁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二者一编纂《文选》,为出色选家 ;一巧雕“文心”,为大文论家 ,均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直接记录二者关系的可靠史料 ,只有《梁书·刘勰传》一条 :“昭明太子好文学 ,深爱接之。”关于萧、刘二人以及《文选》和《文心雕龙》的关系 ,目前学界有五种意见。此文从另一新的角度——审美情趣的相通 ,探讨一下二者的关系 ,测析昭明太子为何对刘勰“深爱接之”。 相似文献
977.
教师情感劳动是教师情感的实践呈现,是衡量教师职业健康的关键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经历了孕育萌芽、探索发展、拓展创新3个阶段,最终实现了由单向借鉴到本土创新的转变。当前,教师情感劳动研究在理论建设、实践引领方面逐渐完善,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师情感劳动测量机制,已成为教育学中稳定且独立的重点研究领域。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逻辑理路体现为:在研究取向上,从关注教师“抽象角色”向“具象角色”转变;在价值主线上,揭示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的张力;在研究范式上,注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展望未来,我国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要注重凸显研究的本土价值,突出研究的学科优势,重视探究教师情感劳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话语体系,助力新时代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与教育管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深入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78.
周德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
真理的本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真理具有客观性、本然性、相对性和可证性等基本特征。真理是其所道,是其所在,是其所是。自由是探索真理本质的前提。剥离笼罩在客观实在之上的假象是初露或者裸露真理本质的必由之路。对事物本原的探究,对事物原初的追寻,对事物逻辑的起点和历史发生的议论,原来是同一回事情。自然是道是真理。以自然为本是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79.
中国大古典哲学家老子提出,任何道都源于自然,大自然是创造万物的最高形式,也是缔造万物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从艺术审美意义上看,它集中体现为以人情观物态、使自然人化的思维方式,并把与自然精神的契合作为审美的理想追求。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艺术追求主客相融的审美境界,注重表现主客体的生命精神,轻视对物象外在表象的摹仿。 相似文献
980.
范子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2)
陶渊明本人是精通音乐,并通晓古琴艺术的。读书和弹琴是陶渊明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陶渊明的音乐艺术修养还表现在他对自然之声的敏感和兴趣。弹奏"无弦琴",是诗人的风流,这种风流本身也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浪漫的艺术显现过程。陶渊明的"无弦琴"深寓着老子"有生于无"、"大音希声"和"有无相生"的哲学本体论理念,它显示的不仅是一种艺境——诗人的脱俗气质和音乐家的潇洒风流,更是一种道境——超越寰中、凌驾今古的终极性的哲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