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2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756篇
劳动科学   52篇
民族学   169篇
人才学   203篇
人口学   86篇
丛书文集   2376篇
理论方法论   444篇
综合类   5430篇
社会学   970篇
统计学   21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777篇
  2011年   732篇
  2010年   787篇
  2009年   749篇
  2008年   1033篇
  2007年   744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职场度过的。职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是改变生活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是人们维持生计、承担社会分工、发挥个性才能的连续性社会活动。可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为了生存,为了成功,必须去拼去搏。  相似文献   
22.
范玉芬 《科学咨询》2008,(20):56-57
针对新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只求新,不求真"的现状,提出语文作业设计应以"心灵体验、人文关注"为中心,从与自然、与文本、与心灵对话三方面出发,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文本--生活--心灵的观照,真正达到语文作业人文精神的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23.
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境界的精神追求;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想像和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建构理想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4.
自然回归观念的深入人心,不仅使人们的行为开始崇尚自然,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都市的生活方式——一部分新潮族开始返璞归真,玩起了新节俭主义的城市版。  相似文献   
25.
卢梭美育思想集中表现在他对审美追求的论述中。卢梭对审美主体的审美欲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关于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的区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比较以及对人与自然的统一作为美育最高理想的思考,对于批判当下泛审美化的现实和启示陷入困境的美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吉林省少生了1000多万人,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2007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2730万人,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随着中央《决定》的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人口计生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27.
贝克尔境界为人们揭示了成功做事的心理秘诀,即,当人受到适度的自我激励后呈现出的“半兴奋状态”是保证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在口译领域,译员临场时如何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达到贝克尔境界,本文从心理、生理和译员的装备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尼采在西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批判中具有重要位置,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存在主义和后现代思想家理论批判的走向,他对人的生存艺术化理想状态的论述为当代法国哲学家福柯所继承.本文通过对尼采关于人的理想生存境遇的分析,阐述他的人学思想提出的文化背景、理论的内在关联及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9.

对自然美的认识是美学界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的自然观含有不同层面.从完全的马克思的自然观即生态自然观出发理解自然与人,既消解了人的中心地位,又消解了自然的自在状态,而同时又保持了自然的优先地位和人的主导地位,用这种思路指导社会实践,可以消除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美与自然的疏离,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30.
从2000年至今,我和中国科学院的同事一起,曾经多次赴甘肃祁连山考察,进行河西走廊生态安全的研究,以便为控制日益严重的西部沙尘暴、促进我国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乃至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