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1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98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122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1904篇
理论方法论   313篇
综合类   4117篇
社会学   463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人生的省思     
林奇 《领导文萃》2014,(21):108-108
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让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感受成功。让兔子去学游泳、让乌龟去学赛跑,还要摘金夺银,这是异想天开。人生没有彩排,必须像现场直播一样,紧紧把握自己迈出的每一步。历史镌刻着祖先的智慧。成功者有其成功之道,失败者也不是没有可借鉴之处,都能给我们启迪。社会如此浮躁:经商的人梦想天上掉下大馅儿饼,渴望一夜暴富;娱乐圈的人不惜"潜规则"折磨,渴望一脱出名;教授不再安心做学问,渴望一举成"家"……信奉人定胜天,结局必然是向大自然忏悔。敬畏  相似文献   
112.
阳口     
正城里的生活垃圾有人定期清理,农村人习惯在房前或屋后挖个土坑填埋。坑里的垃圾日积月累,经过自然发酵后,就变成了与河泥类似的农家肥,农村人把这种缓慢的化学反应过程称之为沤粪,坑称为阳口。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不起眼的阳口一直默默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父母在农村工作期间,我家的院门口斜对着一处方圆数米、深及成人肩膀的阳口。旁边一棵硕大的刺槐被阳口里的肥水滋养得枝繁叶茂。阳口的主人,是我家的左邻。两家共用一处阳口,我家省却了挖坑的麻烦,他家增加了沤肥的原料。  相似文献   
113.
江城子(二首)张泌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这两首词的内容或许透露了作者青年时代的一段恋爱经历。第一首写早春自然景色和女子闹得无聊的心情。"碧阑干外小中庭",词中少女居住的环境虽然相当不错,在这夜雨初晴、晓莺啼唱的早晨,在杨柳飞绵、落花狼藉、清明将近的  相似文献   
114.
林泉  高宣扬 《求是学刊》2014,(3):43-49,2
卢梭接受了启蒙运动提出的范畴,却不赞同知识和理性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启蒙原则,而是提倡返回人的真实的自我来认识和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通过研究人的自然原则来拯救病态的社会,由此实现关于美德和幸福的启蒙。为此,卢梭诉诸人的自然需求和真实内心感受,以新的视角研究人,开创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认知路线;并提出自然之善作为研究的参照点,揭示现代社会的堕落,提出相应的救赎策略。  相似文献   
115.
正道学道学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其要旨是无为而治的理念,其贡献是辩证法思想。道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道"的核心思想,"德"的具体表现,坚持辨证地看待世界的观念,"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方法。"天长地久",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永久长生。人如果能做到没有私心,这才能成就自己。"上善若水",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因而最有修养的人不致招来怨恨。"知  相似文献   
116.
环境因其自生成、自生长、自繁殖能力而获得生境。环境生境丧失当然有外部力量的推动,但最终缘于环境之自生成、自生长、自繁殖的生境能力的弱化和消解。环境生境丧失的必然生态学后果主要有二:一是自然世界内在地萎缩,二是人类存在安全根基动摇。为解决此两个方面的问题,环境治理显得重要和迫切。环境治理,就是修筑自然回归自身和人回归自然的双重道路。因而,恢复失律的气候、重建地球生境并且重构人类存在方式,成为环境治理必须同时展开的三维途径。  相似文献   
117.
希腊词phusis与拉丁词natura都是西方的"自然"概念,是罗马人将phusis翻译作natura。通过对二者进行词源考察和词义分析可知,它们都具有本源、存在和性质等基本含义;但是二者的词根之间和词缀之间的差异使得phusis的词义比natura更具能动性,并且phusis更倾向于意指"创造"等动作的目的,而natura更倾向于意指这些动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8.
瓷都瑶里     
曾经游历过几个大城市,诸如上海、广州、武汉……回来后总觉得索然无味,看见的都是钢筋水泥,或是车水马龙的拥挤街道,各种各样的汽车排放着尾气,交通拥堵不堪……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我与朋友打算放弃大城市和如"下饺子"般的著名景点,来一次亲近  相似文献   
119.
中国饮食传统是一笔丰盛的文化遗产,这已为共识;然而,大多数人都只是将其视作果腹、生计、养身、烹饪的事情、作业,将其置于"俗文化"范畴,是大谬也。事实上,饮食文化遗产不独事关国家大体,也是关乎世界观的学问,我们可视之为哲学的微缩景观,而"体味"不啻为一个身体力行的视角,可备讨论。文章以《尚书·洪范》为引,以"体味"入微,讨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遗产中的相关问题,诸如"体味"的本义和衍义,分类以及反哺等,姑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0.
自然物被神化后,仍用原来的名称称呼。《诗经·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诗经·瞻卬》:"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诗句中的天用"苍"、"昊"形容,它是自然物的天;又能"歼良人"、"降大厉",它又是被神化、有意志的天。自然物的天被神化后仍称为"天",鲜明地表现在诗句中。《晏子春秋》卷一:齐景公因久不降雨而让卜人占卜原因,卜人回话:"祟在高山广水。"话语中的山、水分别用"高"、"广"修饰,它们是自然物的山水;又能作祟,它们又是被神化、有意志的山水。自然物的山、水被神化后仍称为"山"、"水",显豁地表现在话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